kjy14_20220508new_f

因為堅持 才能看到希望

 

「堅持」與「希望」有著相互的關係, 有人認為堅持才能見到希望,另一些人認為有希望才能堅持,究竟誰是先決條件呢?這個「雞還是蛋」般的爭議雖然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從不少先哲、名人的事例,不難領悟出「堅持才能看到希望」的道理。

 

以中國佛法奠基人玄奘為例,他遠赴印度取經,路途遙遠,過程艱辛。十萬八千里的路程中時有妖魅誘惑,飛禽走獸耽誤行程,如此具挑戰性,許多僧人因膽怯而半途而廢,甚至不敢跨出跬步。可是,玄奘作為先軀,雖然知道取經路上的艱險,但為了取西經以普渡眾生,他在種種歷練下,依然繼續堅持,不圖捷徑,一步一步地走向靈山。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取得真經並譯成漢文,使佛法在我國普傳,成為我國佛教的創始人。擁有這等成就,除了眼光及視野有別於人,他完成普渡眾生的希望在於自己具有堅持不懈的決心才能達成。

 

再以運動員李麗珊為例,她是香港首位奧運風帆金牌得主。滑浪風帆本來不是香港的主流運動,認識這項運動的人本來就不多,加上當時香港體壇式微,沒有多少人重視運動員這一個職業。但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地進行各項艱辛且未必有成果的訓練。她在1992年首次參與奧運比賽時落敗,僅以第11名完成賽事。但她沒有因此而氣餒,檢討自己的失敗因素後,便設立更明確的目標,堅定信念,不斷堅持高強度的訓練,終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滑出人生的高峰,取得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同年香港傷殘運動員蘇樺偉等人也在阿特蘭大傷殘奧運會為香港取得接力金牌。他們的堅持不單為個人取得成就,也為香港運動員帶來了希望,帶動香港對體育這個產業的重視。若果當初李麗珊因落敗而放棄,蘇樺偉因先天的殘障而自暴自棄,那金牌的「希望」亦只會與他們,與香港擦身而過,可見「堅持」才能走上希望的道路。

 

貝多芬是一位聽障音樂家,但為何他的名聲家傳戶曉,他的作品至今仍受推崇?這完全源於他的堅持。貝多芬年幼時,受到父親的啟蒙,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年少時已展露音樂天份。奈何天不隨人願,像貝多芬這種天才卻被聽疾纏繞。但疾病不能綑綁他,完全失去聽力的他縱使不能再聽到美妙的旋律,卻仍創作出一首首振奮人心的樂曲。就是他對於音樂的那份執著及堅持,令他的創作推向更高層次。

 

最後,我們以國父孫中山為例。晚清時期社會貪污腐敗,國家面對內憂外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孫中山先生不忍見到人民受苦,於是進行多次革命以期推翻滿清政府。他堅持自己的初心,實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革命之路一波三折,困難重重,孫中山先生最後不幸因病去世。他臨終遺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基於他的堅持,為日後祖國的統一及民族復興的希望奠定了希望的基石,也才能成就今天的國力。

 

由此可見,「堅持」與「希望」是相輔相成的的。通過玄奘取西經、李麗珊和蘇樺偉奪金、貝多芬創作樂曲以及孫中山先生推行革命等例,鼓舞了我們「堅持才能看到希望」的哲理。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過程多艱辛,只要我們鼓足勇氣, 積極前行,所有難題也能迎刃而解。只要懂得堅持,我們便能在漆黑中找到希望;只要懂得堅持,我們便能在無助中找到希望。學生如是,生活如是,當你迷惘時愈是堅持, 表示你離成功愈是靠近。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就是堅持的奧秘!

 

江俊希   天主教新民書院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