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b_20220313_fade

在教學生涯裡,我都不會吝嗇對學生的鼓勵與讚賞:做得好的,我們要嘉許,不是一粒糖或是一支筆;而是我們要去肯定學生在過程中的努力付出,我們需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的付出,老師是看得見的;至於有些學生未盡全力、學習態度未如人意的,與其責備、晦氣,我會選擇給予更多的支援與鼓勵。畢竟,責備與晦氣,這只會加劇師生之間的衝突,並不會有助給予他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對於教育,華人社會信奉「知恥近乎勇」、「激將法」。因此,有時在面見家長時,有些家長少不免會在我面前談論孩子的短處,有時甚至更會當著子女面前激動地說:「老師我已經放棄咗佢。」

 

每當我聽到這裡,我都不禁心中嘆息:每一個家長都疼錫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可以積極向上,將來可以出人頭地;每一個子女都渴望被父母愛與包容,希望有父母支持,走好人生的第一段路。但有時,礙於一些傳統觀念,思想枷鎖,家長不懂得去表達心中的著緊,反而會誤放狠話,令雙方愈走愈遠,使大家無法得到心中所想要的結果。

我並不相信學生「讚得多會讚壞」,前提是我們在每一次表達鼓勵與欣賞前,都一定要經過細心思考,我更會向學生具體地描述出,我從哪些方面看出他們的努力,使他們在接受我這份欣賞時,亦能感受出我在當中的用心。

 

有時候,同事會困擾於處理態度懶散的學生,因為我們明白,要令學生在態度上有所轉變,除非人生遭逢突變,否則這是需要經年累月才可出現的成果:我們怎可以要求學生「一夜變乖」呢?

 

因此,許多時候,我都會給予他們一個更容易的起步點,特別是在功課上會經過調適。只要他們願意做,即使質量未盡如人意,我也只會就著做得好的地方打剔,同時在文章後,我也會寫一段評語,重點在於鼓勵他們,並邀請他們讓我有下一次批改他們功課的機會。

 

同時,如果他們有一些做得好的地方,我更會在課堂上特別抽取他們的部份作「佳作」展示。我相信,正面看待我們的學生和子女,遠比盲目地發放負能量來得更有意義。畢竟,不單是學生,任何人其實都需要鼓勵、愛與包容。如果我們有能力分享,就和其他人分享這份信念與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