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20410_s

(本報專題)本港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生提早於三、四月放「暑假」,有學校趁機為留在家中防疫的學生準備多姿多采的網上活動,與學生保持聯繫,陪伴他們在嚴峻的疫情下,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只需要一個銀幣或是一條鞋帶,便能夠在家中學習魔術;學生取出一張白紙或報紙,在鏡頭前一起繪畫禪繞畫,再以摺紙製作出貓擺設,過程中學生專注創作,尋回內心的平靜。這是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三、四月的特別假期中,推出的「幸福學習經歷活動」內容;請來中文作家,讓學生透過寫短文小說學習中文;每週舉辦幸福學習經歷(Well Being Learning Experience)活動,以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更有學生在網上參與社會服務,在線上與身在安老院舍的長者交流。其他活動包括英文增潤課程、慈幼青年會及生涯規劃活動等。

助理校長陳智偉指出,在假期中為學生提供網課、多元化活動可強化學生學習能力,保持學習節奏,回應辦學團體慈幼會的預防教育法。他指曾有學生缺席網課,其後教師聯絡學生,得知對方因缺乏網上數據而未能上課,學校輔導員親自送上數據卡予學生使用,「持續與學生聯繫,便得知學生的家庭狀況及早偵測。」 

網上學習 學會自立

在特別假期中,各級學生參與網上的慈青聚會,體驗及學習不同的生活技能,多了解他人的需要。牧民助理劉詠梅指出,教會強調教徒在四旬期多行克己與愛德,而校內以非教友學生佔大多數,她便以生活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公教價值,「如教學生學習度節制的生活,面對嚴峻的疫症要懂得為人為己,沒有必要便不要外出,留在家中避免染病。」

劉詠梅表示,該校在新春假期後開始教導學生使用網上支付平台,趁在特別假期因著得到恩人的捐獻,給予每名學生港幣60元學習電子消費,讓學生嘗試在網上訂餐,模擬若不幸染疫,家居隔離期間學習自理,從中學習獨立生活,另外,亦藉此推出網上格價比賽,讓學生在外賣平台上比較最低運費及最便宜的產品項目,以增添學習樂趣。

首次使用外賣軟件訂餐的中五生葉志彬說,當時還在等候外賣時,軟件程式竟然顯示已成功送遞,後來他發現外賣員只把餐點放在管理處便離去,「我當時很不滿,以為外賣員瞞騙了我的餐點,後來想到Winnie(劉詠梅)教我們要多為他人著想,我便想到或許外賣員為減低染疫風險而沒有送遞上門,我便沒有嬲怒。」

中二生黃傲軒對於網課中學習繪畫及紙藝的印象深刻,摺成紙貓的摺紙後,若被老師選中便有機會放置在學校新設的貓舍,他為此感到期待。疫情下要長時間留在家中感到無奈,喜見學校提供網課學習,讓自己有機會與同學聯繫,增進朋輩關係。

作家在網上與青年談寫作

學校日常的教學因疫情被迫暫停,校方在特別假期裡提供具趣味性的語文活動作網上學習。例如中國語文科與香港文學館合作,學年內邀請作家向學生教授寫作技巧,以古代科技和蔬菜作主題,邀請學生寫下短篇小說。

在初中作家寫作班上,導師王樂儀是填詞人,以她填詞的歌曲《想再和你看煙花》與學生談煙火,中文科科主任吳嘉恩指出,填詞人擴闊學生在寫作上的思想空間。有學生在假期間返回內地生活時,藉著參與網課活動,衝破學習界限。

就讀中五的總領袖生及學生會副會長的翟靜康假期裡返回內地,但是他仍然活躍於學校的網上活動, 他有參與作家寫作班,也與另外七名同學參與網上的義工服務,於四月與耆康會的長者進行視像會面,互相分享喜愛的點心及童年玩意,翟靜康說:「能夠在疫情下關懷院舍內的長者,藉此學習與長者溝通的技巧。」

陳智偉助理校長指出,疫情影響學生的生活節奏及生活習慣,校方希望在特別假期中,透過舉辦多項活動,與學生保持聯繫,關心學生的靈性健康,陪伴學生成長,並及時作出支援。(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