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20227_s

(本報專題)隨著科技發展,智慧型穿戴式裝置愈來愈普及,手錶、眼鏡、衣著等服飾也可以包含穿戴式的電子裝置,而聖伯多祿中學12 名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學生,嘗試以創意,並應用由科技開發出微型及輕便的裝置,設計出不同的穿戴式生活用品,把科技結合美藝當中。

該校參與由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及OC STEM Lab創意工作室合辦的「穿戴式科技運動服裝」活動,計劃下共有五間中學逾60多名中學生參與,中學生在理工大學的設計學院、紡織服裝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和職業訓練局學生的協助,認識穿戴式科技,設計及製作出運動穿戴式科技的製成品,把知識實踐於生活之中。

參與該計劃的聖伯多祿中學共12名學生,分組參與設計:有組別設計內置LED燈與耳機的風褸,幫助運動員晚上跑步時增加安全性;有組別設計專為晚間使用的跑步鞋,鞋子附有LED燈可調較光暗,鞋踭彈弓幫助跑步或散步時更舒適,鞋頭的反光物料配合LED燈增強美觀;設計裝置LED燈的溜冰服裝,以閃燈效果突出服裝線條等。

有份參與計劃的舊生叶偉欣及洪婧怡,與另外兩位同學李佩樺及黎以澄設計夜行風褸,洪婧怡介紹產品時指出,此風褸專為晚間跑步而設, 在運動服的帽邊裝上發光的藍光燈帶,透過開關掣設有三種不同的發光模式,此燈帶幫助在夜間識別位置,避免在街上跑步時發生意外;而可拆除式的喇叭置於風褸之中以代替耳機, 用作接駁電話或音樂播放器等裝置。

叶偉欣表示首次把電子科技與服裝設計融入,在學習把電子儀器置入衣物時也有難度,需要不斷調較與反覆嘗試才成事;洪婧怡表示,過去認為藝術設計只限於時裝展的產品,而且側重藝術元素,這次可以學習設計具實用性的產品,設計外也要配合科技材料,「要把電子產品融入衣物中,在研發時發現接觸不良而未能發光,燈帶的外型也要顧及是否襯托風褸的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調較。」

她們嘗試近五次後,最後找來冷光帶的燈飾載入衣物中,製成一件智慧型穿戴式風褸。而婧怡在中學文憑試的視覺藝術科的作品也融入了科技元素,以加強作品的多元化。

為高中視藝科設燈飾製作

另外,該校於本學年為中四生的視覺藝術科提供燈飾產品設計課程,視覺藝術科主任陳美詩指出,會集中教授學生學習智能照明的設計,如何把照明系統設計應用於家居之中,塑造現今逐漸普及的智能家居裝置, 例如學習以人體感應的燈飾開關功能,亦會學習使用環保物料作為設計題材,「把藝術融入生活,是將來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美觀的藝術品也兼具實用價值。」

陳美詩表示,學生對於把服飾加入科技元素很感興趣,希望學生能善用可持續材料來設計智能照明, 把STEM融入藝術中。(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