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a_20220227_s

最近有機構邀請我主持一個親子工作坊,席間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內容,這裡我先把我預備了的材料分享一下,餘下的在下期再與大家仔細談談,希望讀者們喜歡。

首先,家長必須認識情緒如何產生,不如先問一問家長,你最容易因甚麼事發脾氣?我想十之八九是孩子成績不理想。今天你看了孩子的成績表,雖然不致滿江紅,但與你的期望有所差距,於是你的怒火便衝了上來,狠狠地罵了孩子一頓。從這事件看, 可以覺察到,先有一件事情發生:不理想的成績表,加上你的價值判斷:成績不應這麼差,於是你的情緒便爆發了。簡單可以這樣說:事件 —— 價值判斷—— 情緒出現。

孩子也一樣,先有事件發生,然後加上自己的價值判斷,於是就引發起情緒。然而,情緒可以分成四大類:喜悅的情緒(即開心、滿足、自豪等),憤怒的情緒(震怒、憎惡、受到威脅等),哀傷的情緒(如難過、失望、沮喪等),和恐懼的情緒(即驚慌、擔憂、驚慄等)。而這四大類又可細分成不同的表現,我想很多家長都講不出有那幾種情緒表現,不要以為情緒就只有開心、憂愁、驚慌那幾個,若要細分的話,會有上百個情緒出現,在此我不打算逐一說明,因今天談的不是這方面,有機會再與大家細談。

孩子的情緒,很多家長都不想他們發洩出來,很多時以高壓手段把情緒壓下去,這對孩子的身心都不好,如果情緒得不到合理的宣洩,可能影響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健康,家長可能有經驗為何孩子不舒服,看過幾次醫生都不好,例如肚子痛,連醫生也找不到原因,但過幾天卻不藥而愈,其實,這可能是情緒得不到適當宣洩而引起的,所以,家長應替孩子的情緒找合理的宣洩,切不可以用高壓方法把孩子的情緒壓下去。

如何疏導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在引起情緒的事串中介入,即事件的發生,價值判斷和情緒出現,如能在事串發生最前期介入,所收的效果最好,例如孩子成績不好被老師責怪,如果家長能在這階段介入,比起出現情緒時介入的果效更好。因此,家長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敏感些,不要到情緒出現才介入。

重點: 
1. 孩子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不要用高壓手段去壓抑他的情緒,只宜予以疏導。
2. 壓抑的情緒可引起生理的病患,家長要留意。
3. 家長應對孩子的生活表現敏感點,因為可在情緒出現前予以介入。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