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30423_f

(本報專題)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中三級學生,運用科學知識研發出不同款式的長者軟餐,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重拾美食的滋味。該校校長何應翰指出,軟餐教育帶出明愛「以愛服務、締造希望」的理念,「當學生擁有正面價值觀的態度,懷著服侍社會,以及敬主愛人的心態,藉此帶動知識與能力的發展,發揮愛的精神,自然會用心學習。」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於3月30日慶祝35 周年校慶,舉行STEAM教育公開課,當中展示學校於兩年前已推出的「食得有尊嚴之軟餐」系列,從科技與科學等教育,分享長者軟餐飲食的發展。該校早於2021學年,推出「食得有尊嚴之軟餐1.0」,在中三科帶出食物營養課題,學生從認識軟餐了解長者的飲食需要,從人文關懷的幅度,帶出敬老與服務精神。

 

本學年,該校推出「食得有尊嚴之軟餐2.0」,同樣為中三級學生從軟餐學習進行跨科學習,當中涉及生活與社會科、科學科、數學科,以及創新科技科。於3月30日舉行的公開課上,多位學生參與體驗課,展示不同的樂齡科技軟餐作品,學生善用創新科技製作專為軟餐而設的食物模具,重塑食物形貌,使外觀更吸引,吸引長者進食;也運用數學、生活與社會和科學科作探究, 從研究烹調食物的軟硬度及黏稠度,使長者吃得滋味又健康;亦由學生示範製作朱古力蛋糕軟餐及蘿蔔糕軟餐等。

 

反覆實驗研發軟餐

 

要測試市面上的點心軟餐是否適合吞咽困難的長者,學生透過實驗,反覆測試食物中的軟硬度及黏稠度,有學生嘗試把軟餐放入試管裡,在試管加入水測試食物的黏稠度;也有學生在測試牛肉球軟餐時,以不同重量的食材、水,再放入相等分量的塑形粉, 用針筒抽出軟餐,再放上斜板,進行計時, 從中觀察食物下滑的速度,記錄出哪一份軟餐最適合吞咽困難的人士食用。

 

「我們認為適合吞嚥困難人士的軟餐,最重要是食物的黏稠度,故此是次實驗是以測試黏稠度。」中三學生李樂天於公開課上匯報時說,他與另外五位組員: 江梓聰、何佳慧、陸妍霈、王雯鈮及何卓陽均指出,在比較下,發現軟餐的滑落速度愈慢,黏稠度愈黏,相反滑落速度快,長者或有吞嚥困難人士進食時,有機會因食品太稀容易氣哽,俗稱「嗆親」。

 

學生何卓陽表示,從不同成分的軟餐,發現製作牛肉球軟餐的比例, 食材及水分應為一比一才能符合實驗結果; 此外,實驗過程中直接把食材測試,不用加入水分以防止食品變質。六位同學均表示, 藉著生活與社會科了解長者飲食的情況,進行測試了解食物的安全性時,更會顧及長者的需要,組員陸妍霈表示,研發軟餐過程中她學習更多數學知識,當中透過學習中五級「線性規劃」課程,計算軟餐的營養價值。

 

自製軟餐模具

 

另外,四名中三學生黎鍵樺、羅詠雯、何遨璇及周子恩透過創新科技科學習3D打印技術,製作出矽膠及真空吸塑等多款軟餐模具,他們運用Blender應用程式進行3D 模具設計,再用上食品級硅胶製成模具,設計成像真度甚高的食物:雞脾、海蔘、冬菇、蝦、西蘭花等食物塑型。

 

黎鍵樺同學表示,善用應用程式模擬食物的形狀外,亦可以做出食物深淺紋理及顏色的效果,他認為是次學習具備社會服務的幅度,饒富意義,「可以幫助吞嚥困難的長者還原食物形狀,引起食慾,不用只進食糊餐般乏味。」何遨璇同學亦指出,當知道長者能夠食得開心,令她更會用心研發軟餐模具,以關心長者的飲食需要。

 

周子恩同學關注長者飲食安全問題,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士,其口腔及咽喉肌肉或會退化,即使只吃粥或糊餐等食物,也有機會難以吞嚥,出現氣哽風險,她指出,以模具塑型出來的軟餐食物,軟硬度及黏稠度適中,有助保障長者安全飲食。

 

推動樂齡科技服務社群

 

副校長陳立禮指出,校方六年前透過STEAM社區支援服務開展創科護老的需要,其中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協作;與專門為咀嚼及吞嚥困難人士提供飲食資訊的社會企業「軟餐俠」合作,運用食物科學改善長者膳食;2021年曾舉辦「賽馬會STEM自主學習計劃公開課」推動STEAM 教育等。他期望藉著為學生提供教學與應用學習的機遇,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有效提升學習興趣。

 

何應翰校長喜見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 「學生能夠善用化學及科技的原理,例如把燒賣打碎, 從新凝固燒賣的模樣,入口品嘗可以即融,使長者能夠如常飲茶,學生能以同理心顧及長者需要,主動學習的精神便由此而起。」他認為教育學生以其能力幫助社群,正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最佳方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