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30226_f

(本報專題)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一主日,踏入四旬期,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逾100名學生,每星期落力地練習多首聖詠,準備於聖週五到聖文德堂獻唱。負責聖詠團的教友老師、音樂科主任譚頌朗說,儘管大多數學生並非教友,透過講解聖詠內容,有如訴說耶穌基督的故事,把福音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放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因祢聖血身上流,山園祈禱見心憂⋯⋯」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聖詠團過百位成員唱著《頌恩》歌詠《因祢聖血身上流》時,負責聖詠團的譚Sir會一邊教授唱歌技巧,另一邊廂向學生說聖經故事,引導學生默想耶穌基督的苦難,想像耶穌流血時的情景與淒慘,同時邀請學生分享箇中心情,「在祈禱中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對一些令人憂心的事情⋯⋯讓學生從歌詞表達自己感受到耶穌的悲慘。」

 

譚Sir認為每次誦唱聖詠也是福傳機遇,「唱聖詠時,歌詞比旋律更重要,因為是藉著唱歌,帶出信仰的信息。」

 

該校於每年的教會慶期,如四旬期或將臨期,或是學校校慶等,也邀請聖詠團在聖堂獻唱。去年擔任聖詠團團長的中五學生洪樂瑤,自小學部四年級加入聖詠團至今,她表示,藉著聖詠團時有演出及表演的機會,從中建立她的自信心。

 

聖奧斯定曾說,音樂是雙倍的祈禱,就讀中五的教友溫麗欣對此也感到認同。她平日在聖母訪親堂擔任輔祭,至中三開始在聖詠團擔任司琴,她尤記得首次伴奏時的難忘經歷,「由於不習慣在人前彈琴,即使只伴奏亞肋路亞,未能掌握拍子和音準,當時心情十分緊張。」後來她在其他司琴的示範下並多加練習,逐漸與團員及指揮建立默契,現在她認為能夠與聖詠團團員一起透過音樂福傳,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音樂而高興,專注音樂使她感到療癒。

 

因著音樂相聚

 

「Shalom to you my friend, Shalom until we meet again, The word shalom means peace hello and goodbye, so sing shalom shalom.」上學年的散學禮上,聖詠團唱著《Shalom to you my friend》歡送參與聖詠團已有15年的李樂兒老師,洪樂瑤回想由初中起,跟隨李老師一起學習的時光,「在聖詠團有許多回憶,練歌以外也會聚會,老師也願意聆聽我的心事⋯⋯中三面對選科壓力,她會給予意見, 有如媽媽一樣關心我。」她將對老師的感謝憑歌寄意,希望成為師生最難忘的回憶。

 

中四學生宏灝錇於本學年代表學校參與聯校合唱團,有機會與其他學生交流,擴闊視野,他說自升中後一直受疫情影響,唯獨參與聖詠團才可享受團體生活,「每到演出前的一星期,便有機會練歌,令我珍惜每次練習的時候,享受在團體當中的樂趣。」

 

中五學生廖芷瑤自中一開始參與慕道團,去年起加入聖詠團。她說,不少好友也是聖詠團的一份子,遂吸引她參與。短短一年,她已和洪樂瑤和另外兩名男同學代表學校,在去年的聯校音樂大賽參與四人合唱,並贏得金獎。她倆在校方推薦下在校外接受聲樂訓練,廖芷瑤善用所學,在團隊中協助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個別聲部的練習;洪樂瑤也曾在校內舉行的周年音樂會上擔任指揮,以所學的聲樂知識應用於團隊之中。

 

設信仰小團體推動信仰

該校由2007學年開始,首先設立聖詠團及Jesus' Club的信仰小團體,隨後相繼成立心靈茶座、慕道團、天主教同學會,以及愛心服務團。

 

該校校長林志江指出,能夠在校內建設不同的信仰小團體,需倚靠公教教師的參與,按其福傳意願推動信仰小團體,「有教師熱愛誦唱聖詠,便透過組織聖詠團福傳;有老師樂於分享福音,成立慕道團與學生要理講授; 亦有公教老師熱愛煮食與種植,在心靈茶座向學生福傳。」

 

林校長認為,在學校推展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可以使學校成為推動福傳的園地。他曾於2018年到訪澳洲悉尼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以及參觀當地的天主教學校,他發現不少學校均以信仰小團體的方式,培育學生信仰,使他更肯定學校福傳可以多元化:愛德服務、要理講授、聖詠團等,「不同種類的信仰小團體,以強化學生對信仰的接觸。」先凝聚學生,建立團隊精神與自信心,繼而再進一步讓學生認識信仰。

 

東涌天主教學校的校訓「立己愛人」,期望學生從校園生活中達到「自愛、承擔、欣賞、犧牲」的價值觀,譚頌朗主任觀察到, 參與聖詠團的學生從中也有所成長,「學生在聖詠團也樂意分享,演出使他們愈來愈願意放膽詠唱,從中提升自信心。」而團體感也使團員學會自律與願意承擔。正如林校長所言,要具備以上素質發展自己,「這一切也源於學習耶穌基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