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30219_f

(本報專題)花開花落乃自然現象,落葉、枯花掉在地上便再也沒有價值?獻主會溥仁小學教授視藝科的李韻璇主任在校內推行「生命教育—— 『植』得人生」計劃,帶領學生在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遊覽校園,運用多感觀方法感受花草樹木在四季的變化,再進行視藝創作,期望以植物的生命周期,讓學生體會人類生老病死的階段,學會欣賞萬物的生命。

 

李主任早前憑著這視藝計劃,在香港美術教育協會舉辦的「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劃2022」中獲得優異表現獎。

 

樹葉的第二次生命

「我一至五年級上學時,每天都會經過位於學校正門兩側的大樹,它們就像母親一樣守護著我的成長。」六年級學生鄭子壕憶述校園四周的植物時,表示最難忘這兩棵大樹,它們雖然處於校舍外,但枝葉茂密,樹蔭遮蓋校內跑道,守護著溥仁小學每一位學生。

 

可惜,其中一棵大樹因為安全理由, 於去年被砍伐,使子壕感到傷心。但在視藝課中,跟著老師探索四周,看著植物在四季的變化,子壕明白到「樹葉落地後, 也可以有第二次的生命。」他在老師帶領下,撿起校園內的樹葉,進行視藝創作,學會欣賞它們的生命,也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偶遇挫折,也不要氣餒, 再次努力,便能重新挑戰。

 

「春天和夏天時,小鳥在樹上唱歌;秋、冬天時,樹葉掉滿一地。」子壕描述他留意到的大自然變化。其中,在夏天的視藝活動中,觀察百花盛放的情境後,他繪畫出向日葵,象徵生命與活力, 寄望同學凡事保持正向態度;他也會像花朵上的蜜蜂努力學習,將來回饋社會。

 

多感觀感受大自然 珍惜生命

在遊覽校園時,學生以多感觀方式感受大自然,六年級學生汪逸朗觀察植物的形狀與大小;嗅到清新的香味;聽到風吹過樹葉及小鳥歌唱的聲音;觸摸植物的質感,這是一場五感盛宴。

 

喜愛視藝創作的逸朗跟隨教師,以植物進行視藝創作後,獲得了不少創作靈感。他早前便以動植物為主題作畫,參加比賽並獲得獎項。他希望透過畫作,提醒更多人「珍惜花、草及其他生命,一起愛護大自然。」

 

六年級學生黃以可則在遊覽校園時,觀察樹葉在四季下的色澤變化。在秋天時,她用不同形狀及質感的落葉為舞者拼貼出一件漂亮的舞衣,再選取較幼小的樹葉為舞者加上舞蹈棒,「原來用落葉,也可創作一幅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黃以可之前曾參加舞蹈比賽並獲得亞軍,她體會到比賽需要努力,才能有成果,「這就像畫作一樣,也要努力的拼砌才能完成,所以畫作上也寫有『No pain no gain』(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觀賞四季變化 認識生老病死

李韻璇主任表示,為了配合學校去年度的關注事項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而設計出「生命教育——『植』得人生」計劃。身為初級花藝師的她指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植物,所以期望藉此計劃,以生命影響生命,並讓學生認識到萬物皆是由天主創造。

 

李主任提到,學生在新冠疫情下難以外出參觀,有些學生更要面對親友突然患病離世,「校園內的植物是無聲的教具,它們的生命也能啟發同學,透過植物在四季的變化,認識生老病死。」

 

校長余詩慧表示,學校四周有著不同植物,操場旁更設有「魚菜共生」區域,種植了小番茄、生菜等,「這計劃讓學生體會到在校園內的生命力,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結合。」

 

此外,余校長提到,學校本學年的關注事項為「家庭」,視藝活動中也會加入家庭元素,「希望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連貫在學生的六年小學生涯中,讓他們學會愛主、愛人、愛大地。」

 

李主任堅信「今天為學生埋下藝術種子,他日成為學生創意的泉源,綻放生命的色彩」,她希望學生能發展潛能, 發揮各自的才幹。(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