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b_20230108_fade

最近有一位母親告訴工作員,她的孩子在家人面前活潑多言,但在學校卻一聲不吭、表現判若兩人。於是家長很擔心地詢問她的孩子是否害羞或是言語發展遲緩?工作員建議家長帶小朋友到兒童評估中心作評估,最後小朋友被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

 

當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後大為擔心,因為孩子才3歲,她認為孩子只是害羞或慢熱,長大就會變好了。工作員向母親分享「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的焦慮表現(如迴避眼神接觸、不說話、眼神淡漠)只會在某些場合出現,保持沉默是避免說話帶來的壓力。

 

工作員首先提示母親要學習「蒙著嘴說愛你」,因為媽媽急性子的性格,當女兒不能與他人對話時,便會急忙代答,但媽媽要學習給予充足的時間等待女兒回應,避免過早介入。

 

此外,母親可以注意女兒在社交情境下的焦慮程度。若察覺其身體語言(如低頭、蜷縮身體等)反映焦慮程度上升,應避免強迫女兒發言,容許她有個人空間及準備好才參與對話及互動。

 

母親聽完後反思:「原來自己的性格會影響小朋友的成長,而且不經不覺將小女兒與大女兒作比較,甚至在朋友面前怪責小女兒不懂說話!久而久之,把小女兒標籤為『不說話』。」

 

工作員回應母親:「我很欣賞你的覺察,也看到你很愛女兒,因為要接受評估結果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少說話或身體語言表達對女兒的愛 !」

 

母親說:「怪不得麥姑娘你之前說可以蒙著嘴說愛你呢 !」

 

我們對望大笑! 「蒙著嘴說愛你」是表示「I say I lov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