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21211_fade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會修女於1897年,秉承會祖「愛」的使命, 去到香港仔這個漁村,興辦學校、醫院和孤兒院,並在堂區傳授教理,服務貧苦大眾。過去125年,位於香港仔的嘉諾撒培德學校雖然經歷過重建和擴建,但會祖這份愛的使命,一直常存。

 

嘉諾撒培德學校著重建立關愛和正面的校園文化,為各個年級的學生舉辦不同的關愛活動,包括探訪安老院、賣旗籌款等,希望學生能夠在充滿愛的氛圍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以發揚校訓「立己立人」、「愛主愛世」的精神為己任。

 

五年級學生何寶欣曾經參加「家務小幫手」活動,從做家務中,她感受到父母平日的辛勞,「我負責清洗地板及摺疊衣服,感到很勞累。」

 

寶欣體會到父母的辛勞, 除了承諾要努力保持家居整潔,也培養了做家務的良好習慣,減輕父母的工作。

 

六年級學生黎諾汶則參與了線上探訪長者活動。她表示,有些同學在活動中,演唱70、80年代的歌曲,得到長者的共鳴;諾汶則在活動前,上網找尋資料,學習魔術表演,「我把硬幣變走再變回來,長者看到我的這個表演,都十分開心,反應熱烈。」

 

見到長者的熱烈捧場,諾汶感到充滿成功感;亦期待疫情緩和後,有機會到安老院,親身探訪長者,給他們帶來歡樂。

 

關愛學弟學妹

除了校外服務,培德的學生也在校內進行不同服務學習活動, 關愛鄰人。當中,該校五至六年級的學生皆要參與「大姐姐同伴成長計劃」,每人配對一位一至二年級的學生,關顧學弟學妹。

 

「我們在小息時到學弟、學妹的課室檢查他們的手冊,或是陪伴他們玩樂。」寶欣本學年配對了一位一年級學生,開學數個月,他們倆已建立深厚的關係,「有時在樓層碰面,學妹都會與我打招呼。」

 

雖然要用小息時間照顧學妹,但寶欣一點也不覺可惜,「可以照顧弟弟妹妹,已經是一個難忘的經驗。」

 

學生熟識學校所屬修會的會祖關愛他人的事跡,六年級學生徐欣樂說:「我也要學習會祖關懷弱小的精神,例如當別人有不如意、不開心時,我便會鼓勵及幫助他。」

 

她舉例說,一位好朋友曾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悶悶不樂,欣樂除了鼓勵朋友再接再勵,努力準備下次的考試外,又在小息時陪伴她一起溫習,身體力行關懷朋友。

 

轉型男女校

嘉諾撒培德學校在香港仔屹立125年。副校長鄭秀英也是學校的舊生,回想昔日在小學上課的日子,她尤其難忘修女對學生的關愛。她特別記得修女曾對她說:「你有領導才能,但容易學壞。」然後,修女便邀請她參加道理班,在她心中播下信仰種籽,成為家中第一位教友,「當時一級有90多位學生,但修女都留意到我。這個片段永遠記在我的心中,也影響到我想成為一位教師。」

 

學校在成立初期,由修女兼任行政及教師工作,主要教導漁民子弟,包括男生及女生,直至上世紀50年代,才轉型為女校。從今個學年開始,學校轉型為男女校,除了走廊和樓梯牆壁塗上新的漆油,二樓的洗手間亦改為男洗手間,歡迎小一男新生。

 

感恩傳承

學校以「感恩傳承恩寵滿載 培德125」為本年校慶的主題。校長丁芝敏修女說,學校一直隨著時代需要而作出改變。但學校在未來,仍然會繼續努力培育學生,效法會祖在生活中作良好的見證,透過關愛行動,傳揚基督的福音。她亦期望師生繼續秉承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的教育理念,發揚基督愛的精神。

 

為慶祝校慶125周年,學生最近在視藝課中製作不同的視藝作品,其中五、六年級學生用冷光線製作魚兒,呼應嘉諾撒修女在125年前來到香港仔,在培德學校照顧每一條「小魚兒」。(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