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21016 fade

 

本報專題)「頂住!加油!只剩下數槳⋯⋯只餘數百米,努力完成它!」聖類斯中學體育科老師兼划艇隊教練葉嘉泳向隊員打氣時說。划艇隊學生均表示,葉Sir的陪伴與鼓勵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校長易浩權博士指出,陪伴青年,正是慈幼會辦學的一大特色。該校辦學團體鮑思高慈幼會,以鮑思高神父提倡的「預防教育法」的原則,希望從教育中建立在「理智、宗教和仁愛」上。易校長表示,學校透過課外活動展現出「預防教育法」,「讓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學生也見到教師在教學以外,也會以個人興趣或嗜好,與學生一起參與課外活動。」

 

該校有不少教師多才多藝, 除了任教本身的科目,課餘更身兼指導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不同項目的培訓。例如任教生活與社會科的老師熱愛手球,現擔任手球隊指導老師;澳洲籍英語女教師是曲棍球校隊及英文辯論隊指導老師;地理科教師是足球隊的指導老師;物理科老師兼任網球隊指導老師等。

 

鮑思高神父的精神。陪伴學生共同成長

 

葉嘉泳老師曾是划艇港隊成員,他負責策劃聖類斯中學划艇隊(又稱賽艇)的水上賽艇訓練,他認為在男校推動賽艇,只要鍛鍊良好的體能已能夠保持水準,同時能培養出團隊精神。

 

該校五名學生郭子喬、黃達之、楊汶諾、徐琛以及張銘琛由中一開始加入划艇隊,他們均表示,在隊伍中建立默契與友誼,在朋輩的良性競爭下,為完成目標而互相勉勵。

 

中三學生楊汶諾表示,感激葉Sir前來觀賽,鼓勵隊友,即使輸掉比賽,他也會安慰隊員說:「最緊要盡了力,吸收今次的經驗,下次會更好。」每次訓練,楊汶諾也感到辛苦,當然想過放棄,但是朋輩鼓勵下他最終也沒有放棄,回想初期的培訓,要划1000米,只是數百米已開始慢下來,「很累,內心想:不如停下來,不要划。」通過每個訓練,他學習要堅持才會進步。

 

作為划艇隊一員,首要條件是擁有良好的體能,就讀中三的黃達之加入划艇隊時, 以8分40秒的時間完成2000米划艇,現在他只需10分鐘,已可以划到4500米,更成為隊中體能最佳的一位。他說自己經過長時間訓練,每次訓練也向教練請教,「當發現自己力量上欠奉,便多集中在重力訓練。」

Sir擔任舵手 成為學生靈魂人物

 

(上接第16版)視黃達之為競爭對手的中三生郭子喬笑著說:「黃達之是我的競爭目標,我要超越他。」他們既是隊友也是競爭目標,葉Sir認為這是一般男生擁有爭勝的心態,憑著這團心火,在比賽場上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剛在去年11月,該校划艇隊共派出11人參加「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受訪的五位同學也有參賽,該隊結果奪得男子全場總冠軍。

 

其中郭子喬與黃達之在賽事中與另外兩名隊友參與「14歲以下有舵四人雙槳艇」賽事,舵手位置原本由另一隊員擔任,由於那名隊員需要準備下場賽事,葉Sir於是主動擔任舵手。隊員感激葉Sir的陪伴,無擬提升隊員士氣,該場比賽最後更反敗為勝奪得冠軍。

 

回想這次比賽,隊員均認為,舵手是致勝的關鍵,郭子喬解釋說,起步時他察覺對手已領先,在壓力下他多次出現「Crab槳」(Catch A Crab),幸好當時他的反應快及時捉緊雙槳,然而也令賽艇搖晃失去平衡,「葉Sir不斷提點我不要害怕,繼續划下去,看到葉Sir擔任舵手使我定下來。」其他隊員也鼓勵他冷靜下來,重新調整心態,最後在舵手與整隊互相扶持與信任,最終贏得冠軍。

 

划艇隊現正備戰11月中舉辦的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葉Sir表示,這次吸引初中生參賽,期望在師兄帶領師弟下,一起投入這項運動。

 

參與水上划艇隊的成員,每星期有兩天需在課後前往沙田城門河接受水上賽艇訓練,每次訓練2.5小時,單是車程來回已接近三小時。只因隊員互相支持,他們才能堅持。中三學生張銘琛為爭取時間溫習,每次前往訓練乘坐交通時也會準備筆記溫習,他說賽艇培訓提升了堅定的信念,更懂得平衡學習與運動。

 

另一學生徐琛熱愛划艇,可是卻因投放過多時間在划艇訓練以致成績退步,本年他需要重讀中二,他說為了重拾家人對他的信心,會把過去在划艇隊學習的毅力也投放在學習當中,希望能追回成績。

 

課外活動主任陳駿傑指出,本學年該校在體育、音樂與學術方面共有17支校隊,為不同能力與個性的學生給予多元發展。近年新增的校隊,便會藉著在課堂設入相關課程,從而吸引學生參與。

 

賽艇既是一重高體能的運動,要求運動員有良好的耐力、爆發力及意志力,聖類斯中學的學生能夠在這項目上盡展所長,也能體會運動帶來的團結與合作的樂趣,更重要是隊員找到可並肩作戰的隊友,在賽場上一起分擔喜與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