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20612_fade

(本報訊)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最近以「香港本土社會與人文」為題,翻新及改裝由九龍巴士有限公司捐贈,現停泊在校園內的一輛退役巴士, 將之變成「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 (ARTSHAUS),除了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藝術學習經歷外,也增加他們對香港文化及藝術的認識。

 

這輛巴士單從外觀來看,已帶出濃厚的香港文化,包括點心、舞龍舞獅、搶包山等圖案,設計融合了學生及教師的創作。視藝科主席黃俊蒿老師表示,學校早前舉辦了巴士車身設計比賽,收集不少學生的優秀作品。因此,巴士的設計配合學校老師創作的同時, 也採用了學生作品的優秀元素,「讓更多學生創作呈現在巴士上。」

 

五年級學生關祖添參加了是次比賽,更被評選為高小組的冠軍。祖添表示,巴士內展出了不少懷舊玩意,例如有大頭佛、鐵皮玩具、飛行棋等,其中部份展品他從未見過,讓他大開眼界。

 

願主祝福學生及坊眾

 

除了讓學生認識香港文化,宗教科主席陳啟聰老師不時看見途經的居民在校外替巴士拍照,「他們也在回想昔日的香港。」陳老師指出稍後將邀請校監張明德神父祝福巴士,希望透過天主的祝福, 讓每一位到訪巴士的學生、家長,及每一位看到巴士的人,都能感受到天主的愛,「車身上有一個巨大的平安包圖案(左圖),我們亦希望把這一份平安,帶給每一位。」站在平安包上方的學生除了把天主的平安傳送給人外,亦代表著「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動和事實。」(若壹三18)在生活中活出地鹽世光的精神。

 

這輛雙層巴士經改裝後, 上層設置為「多用途空間」, 添置展板、變形工作檯、大屏幕及虛擬實境等設備,培養學生在視藝及音樂的美感觸覺和創造力;也會配合中國語文科、常識科、圖書科、電腦科等不同學科的學習。

 

巴士下層則是「展示廳」,增設展櫃、休憩區、圖書閣及電子屏幕等,展示不同的作品和藝術相關的學習素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索藝術知識,了解及把文化傳承下去。

 

壁畫、視藝課堂活動  圍繞香港文化

 

除了以上的「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該校也在校園四周塑造香港的文化與藝術氛圍,當中邀請學生在三樓繪畫別具香港特色的壁畫。這幅由20多位學生創作的壁畫,畫有電車、奶茶、天壇大佛等,呈現出學生對「香港文化與藝術」的認識。

 

在繪畫壁畫前,學校邀請了藝術家為學生主持工作坊, 學習插畫、平面設計及藝術字體等。然後,每位學生負責壁畫的不同部份。

 

五年級學生黃偉茹在牆壁上繪畫了菠蘿包,事前她上網搜集了不同菠蘿包的相片,最終揀選了有牛油夾在中間的菠蘿包,「導師建議我在菠蘿包旁邊加入刀叉,下面畫上碟子,這可以更加凸顯菠蘿包。」

 

四年級學生王詩雅繪畫了鐘樓,她說在本學年的視藝科中曾畫香港的建築物,所以在這次壁畫活動中,自薦繪畫鐘樓。

 

該校近年積極推行校本視藝單元教學與課程,向學生灌輸不同文化與藝術的知識,其中,在視覺藝術科中, 亦有不少圍繞香港文化的創作。

 

五年級學生李淑晴本學年在視藝課中,與同學就粵劇「帝女花」,用環保物料製作戲服。在中文課中,淑晴先欣賞帝女花的部份篇章,然後便與小組成員選擇了以角色「清帝」為主,設計服飾。提到小組的創作意念時,淑晴說:「清帝拿著長矛,穿著盔甲,所以在創作時,也會加上相關的元素。」

 

傳承文化

 

「香港有很多值得保留的文化,但是新一代小朋友未必熟悉,希望藉著這個計劃, 讓小朋友認識更多香港文化,保留值得香港人自豪的地方。」校長胡艷芬說。

 

她提到若翰多感官藝術體驗室的設立,為不同年齡層的人也有很多得著,「年長一輩的教師重拾很多回憶,找回小時候經歷過的生活點滴;年輕的教師、學生也可以從中認識以前的文化。」她期望以上活動讓學生認識香港,幫助文化的傳承。(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