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7_20220522_fade

手球講求節奏與速度,進攻或防守難免有肢體碰撞,如何在電光火石之間超越防守球員射門得分,是石籬天主教中學中六生陳永曦認為手球好玩之處。剛完成中學文憑試的他認為,作為運動員面對難關時, 以謙虛的態度面對一切,維持良好的心理質素很重要,在賽場上,他認為以正面態度面對輸贏與得失,是他在每個比賽上學習做人處事的態度。

 

起源於1898年的手球運動,最先由丹麥人Holger Nielson所創:在室內場地兩端設置龍門,各派七名球員以手傳和接球及射門。已參與手球運動逾十年的陳永曦形容,「手球入球頻率高, 節奏快,每次入球也有成功感。」

 

活潑好動的陳永曦小學二年級參與手球運動,最初視手球為課餘興趣,後來教練不時播放傳統手球勁旅石籬天主教中學的球賽片段,該校歷年在全港學界精英手球比賽常位列三甲,見到球員的精湛球技令他驚嘆不已,為延續學習手球, 他在升中時,把該校放在升中選校的首三個志願,最終如願以償。升上中一後更自薦加入手球校隊。

 

自薦加入手球隊 培養歸屬感

他形容學校的手球隊隊員很團結,團隊內的師兄亦提攜後輩,其中在他升上中二的那年暑假,有師兄自發與師弟練習球技,參與校外青苗訓練及球賽令他的球技突飛猛進,中三時,該校體育科主任兼手球隊教練王濤更推薦他加入手球港隊代表。手球運動幾乎成為他每天的活動,高峰期一星期訓練六天,課後在學校練習,晚上再參與港隊集訓。

 

2019年,他參與男子U16手球香港代表隊,分別到遼寧及安徽參與全國青年運動會(全青運)手球賽, 最後贏得亞軍;也曾代表香港遠赴瑞典比賽等。他說每次比賽也是裝備自己的機會。其中首次離港比賽的一次最深刻,他坐在後備席等候時心情已十分緊張,「直到教練召喚我出場,當刻已沒有時間讓我處理緊張的心情,而要專注於防守與射門、應付策動攻擊等戰術。」他說賽場上令他學習調節情緒及維持良好的心理質素。

 

不論陳永曦在校隊還是港隊,開球前或練習後也會喊口號;每次入球,全隊成員也伴著拍子高叫「士氣」以加強氣勢,他很享受這種團隊氣氛;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更推動他投入運動。永曦的母親十分支持兒子參與手球,經常抽空觀賽。某年在一個分齡賽上,永曦以一分之差輸掉賽事,當刻傷心痛哭,其母也抱著他一同哭泣,每次想起至親與自己分享在運動的喜與悲,令他非常感動。

 

虛心學習 令他能逐步成長

每當永曦出現失誤時,便容易心情煩躁,有時更會大力射走手球洩憤。「幸好教練王Sir常教導我凡事要冷靜,注意情緒。」他加入港隊後,逐漸明白從失誤中學習,才是積極去解決事情的辦法。

 

他感激教練除教導他球技也教他做人處世的態度,即使疫情下大部份賽事停辦,他應付公開試的同時仍希望繼續打手球。疫情期間他為保持最佳狀態, 在家中勤練體能和拉筋動作,強化肌肉,定時進行有系統的肌肉訓練,包括胸肌訓練再配合三頭肌訓練, 隔天進行背部肌肉和二頭肌鍛練、腳步及帶氧運動等訓練。

 

「教練時常提醒我,不要只做『波牛』,想持續參與手球運動,便要繼續以升學為目標。」手球讓陳永曦學習做人處事,他希望日後把手球的樂趣向外傳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