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b-20120923

 

最近,我跟家人結伴到郊外遊覽,在巴士上無意中聽到一對父子的對話:「今天早上與你去行山,回家就准你打機,好嗎?」正在抱怨的兒子欣然回答說:「好哇!如果每日都可以打機就最好了。其實,我根本不喜歡到處走,又要行、又要走,真累死人啊!」從以上的對話,相信行山是爸爸的選擇,行山對他和兒子都有益,兒子卻另有喜愛——打機。 

回想自己的童年時代,如果爸爸說要帶我們兄弟姊妹到外面走走,不管去甚麼地方,都會興奮上數天,每天都渴望出外的日子能早些來臨。還記得那時的生活,爸爸每天都為生活而忙著工作,媽媽做家務一點也不輕鬆,哪有空閒時間帶著子女到這兒走走,去那處玩玩呢?要玩耍,自己就得動腦筋了。正是因為沒有成年人監管著,同時也沒有錢買玩具,兄弟姊妹的腦子就想出很多有創意的玩意來,分毫不用花費,每樣遊戲都是挺好玩的。例如:用廢報紙紥足球、拾小石子、「抓抓子」、拍「公仔紙」、扮大戲人物演功架、跳橡筋繩及兵捉賊等等。每一個玩意都由大家一起構思,遊戲規則也一起來訂定,嘻嘻哈哈,跑跑跳跳地玩上大半天,大夥兒都樂在其中。現在談起來,仍然回味無窮。童年生活,可真是充滿喜樂、充滿歡笑。

且看今天的情況,感到時代真的是改變了。孩子們可「幸福」,因為爸媽會送他們很多玩具,甚至購買電腦遊戲機;每有空閒,爸媽不是安排吃自助餐,就是到商場百貨公司逛逛,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偶爾才會和孩子們一起出外踏單車、踢足球或游泳。但有不少父母因為工作太勞累了,放假整天只有抱頭大睡,吃的、玩的,由子女自己想辦法好了。由孩子自己選玩意,首選相信是「打機」莫屬了。他們樂於由早上打機至晚上、不眠不休也無妨,父母未必管得了,管得來可能傷了和氣,這是今天當父母的苦惱。

現在,孩子們課餘的活動多以參加學習班為主,例如電腦班、繪畫班、舞蹈班、樂器班、英語班及小司儀班等等。他們可以按興趣選擇參加,對身心有益是不容否定的,但如果也能讓孩子自己構思玩意或自製玩具,相信當中獲得的樂趣一定會更多,從玩意中學習獲益會更大。孩子們,你們願意動動腦筋, 想一些好玩有趣的遊戲,自己製作不同的玩具和朋友一起玩嗎? 

 

作者為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