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3a_20211219_s

有家長告訴我:孩子班上有幾個同學行為不好,經常欠交功課,操行也不好,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與他們結交,被他們影響, 變成班中的壞份子。我問這家長:她怎知道班中有壞孩子?她回答說是孩子告訴她的。我請她放心,因她的孩子已知道行為上誰是誰非,現在要處理的是孩子應用甚麼態度面對這些同學。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弱不禁風,很容易被人影響,染上不良行為。其實,我告訴各位家長,孩子知道甚麼是好、甚麼是壞的,因為孩子從小到大,都接收著家長和老師的訓誨,他們明白甚麼是好與壞。但孩子的成長會遇到反叛期,他偏要和權威對著幹,家長要我這樣做,我卻偏偏不做,並要做相反的事,那又是另一回事,我們在下次再詳談孩子的反叛性。

孩子自己心中,有一套價值觀,知道一個學生應該做甚麼,所以這位家長知道班中誰是壞份子,因為那同學違反了你孩子的價值觀,他便在家長面前批評那同學,試想, 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上課,她從何得知誰是壞份子,不就是從自己的孩子處得知;因此,家長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學壞,因他們知道誰是誰非,一定不會沾染不良的行為。

家長認為不與這些同學交往便可安心, 但我相信老師也不會要其他同學不要與有行為問題的同學交往,因此, 家長也不應禁止孩子與他們交往,相反,家長應和孩子解釋偏差行為的成因,使孩子明白自己生活在幸福當中,並告訴孩子在可能的情況下幫助這些同學,因為良好的社交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有助改善一些不良行為;老師也會鼓勵同學間的交往,這樣,孩子們的身心也會健康地發展。

最後,家長不要用有色眼鏡看有行為偏差的同學,因會同時影響我們孩子看這些同學,孩子之間的交往是天真無邪的,他們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就算你今天極壞,但他們仍可與你做好朋友,孩子相信你明天是會改變的,家長應與孩子看齊,切不要阻止他們與人結交,社交也是孩子的需要。

重點: 
1. 家長不應阻止孩子的正常社交。
2. 不應為孩子的朋友分類,那些是不良的壞份子。
3. 家長可從有行為問題的同學反映孩子是多麼的幸福。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