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7_20211107_s

「小學二、三年級時與父親一起郊遊、騎單車,自此便愛上單車運動,升上中學後順理成章加入單車隊,其後得到學校單車學會推薦,加入Super Nova單車隊,正式接受單車訓練。」目前就讀聖芳濟各書院中四的蕭嘉俊直言沒有刻意挑揀運動項目,純粹因興趣加入單車隊。這份興趣推動蕭嘉俊努力練習並取得佳績:他在6月中旬舉行的第64屆香港體育節場地單車比賽「250米 Flying start計時賽」(學生組)贏得季軍。

單車賽著重車手的力量、耐力和體能

單車賽事是否只講求速度,運動員只管向前衝就可以取得勝利?蕭嘉俊耐心地解釋,單車運動員的訓練包含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和體能訓練:體能是指鍛鍊肌肉,例如他每星期進行一小時舉重練習,一般舉10公斤啞鈴。他自言需要小心按能力進行,避免弄傷肌肉,阻礙參賽。至於力量和耐力訓練,則是使用單車機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將車程設定為8公里(公路賽事)或是100公里(長距離訓練),在單車機上踏30秒,然後停30秒,如是者以這種模式繼續進行練習,每次大約練習60至90分鐘,每星期進行三天HIIT訓練。蕭嘉俊坦言,每次訓練後非常疲憊。

蕭嘉俊身型高佻瘦削,可有為了單車賽事而節食?他笑說:「沒有,但我會選擇無糖飲品,或只飲水,不喝其他飲品。」除了在單車機上進行模擬練習,嘉俊閒時也相約好友踏單車,累積單車公路賽事經驗,例如趁中秋節假期,與好友從上水出發,途經元朗、屯門、大埔再返回上水,花上3小時完成100公里車程; 他也喜歡從鹿頸出發,練習公路單車賽事。嘉俊表示,通常一大清早便出車訓練,因為該時段的路面交通不太繁忙,避免發生意外。然而,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嘉俊當然試過發生單車意外,臉頰受傷更需要縫上四針。他卻輕描淡寫解釋,只是自己一時大意,當時環境黑暗,沒看清楚路面情況才導致受傷,此後加倍小心,免生意外。

喜見進步增添自信

父母知道兒子踏單車受傷,當然表現緊張,蕭嘉俊坦言,父母偶爾亦會抱怨他花上太多時間進行單車訓練,但知道他們心底裡是支持自己的。嘉俊現在逐漸懂得分配學業和運動時間,取得兩者的平衡,例如在小息、午飯或公路練習停下來休息時溫習功課,即使時間有限也盡量利用每分每秒,務求兼顧學業和運動。魚與熊掌兩者兼得當然不容易,但嘉俊堅定地表示,每當看見自己在單車競賽上,能夠以更快時間完成賽事,頓覺滿足,即使訓練再辛苦也覺值得。

成功沒有捷徑

因新冠疫情關係,去年2020年所有單車賽事皆被取消,蕭嘉俊不諱言為此感到失望,因為無法從賽事中,了解自己的實力。縱使失望,但嘉俊憑著對單車運動的熱誠,抱著永不放棄的態度,趁著沒有賽事舉行,不斷觀賞奧運單車賽事,從中觀摩及學習其他選手的技術,取長補短,並聯絡好友閒聊,互相鼓勵,希望疫情早日受控, 再次參加比賽。當問及可有甚麼必勝絕招或秘訣時,嘉俊認真地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用心去練習,付出時間和努力,接受訓練才可達致成功。」看來做運動和做人的道理一樣,必須按部就班,汗水和成績成正比, 沒有捷徑可循。

單車競賽包含多個項目賽事,蕭嘉俊分別參與公路賽和場地賽,原來兩類賽事使用的單車類別和性能各有不同:公路賽事所用的單車,車頭的設計較一般單車低,讓車手駕車時減少風的阻力,從而加快單車的速度,單車的輪胎亦一般較幼。至於場地賽所用的單車亦有別於一般單車:它沒有制動裝置(即煞車器),此舉是為了防止意外發生,因為場地單車賽的運動員大多以緊密的隊型高速前進,假若在這情況下剎車將會釀成意外;若車手需要減速,則須向後踩踏板。場地賽事在鑊形的單車場內進行比賽。

蕭嘉俊對單車運動非常投入,單車賽道變成了他的人生舞台,秉持學校主保聖人方濟各「和平美善」的精神,以堅毅、汗水和努力, 創造輝煌的成績,深信終有一天能夠入選香港隊,繼續昂首踩著單車邁向理想。 (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