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11024_s

(本報訊)福德學校相信每位學生都是主角,人人能在台上發光發亮。學生在六年小學生涯裡,最少有12次在禮堂舞台上表演的機會;他們會跳舞,演戲劇、做大戲、表演魔術等。為甚麼學生如此多才多藝? 

原來該校設有校本演藝教育課程,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每個學年20節演藝課堂;並在學期末舉辦成果展示日,邀請家長到校參觀。由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六年的課程涵蓋三個範疇: 

• 一和三年級:舞蹈課
• 二和四年級:戲劇課
• 五和六年級:自選演藝課

一年級的舞蹈課由校內教師任教,每班除了有基本舞蹈訓練外,亦會學習以下一種舞蹈:中國舞、現代舞、爵士舞或土風舞。四年級生岑婉詩回想剛升上小一時,便跟演藝教育科統籌教師楊婉柔主任學習現代舞, 即使過了三年,一說起當年的表演,婉詩便立刻用雙手做起拉弓的動作,跳起「1A小戰士」的舞步,可見課程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主任補充說,學校亦外聘導師教授三年級的舞蹈課, 包括現代舞、KPOP 或HIPHOP等;本年度三年級上學期,學校便安排四節課堂,讓學生學習中國民族舞,也從而認識中國的民族特色。

戲劇課 學習觀察與模仿

舞蹈課程以外,學生另一個必修課程是戲劇,戲劇課統籌教師陶葆霖說,學生在二年級時學習基本的舞台知識,例如舞台術語、演劇時需注意的地方,「教導他們從生活中觀察及模仿」;在四年級主要學習戲劇創作,讓學生參與劇本創作、編寫故事內容及製作道具等。

五年級的陳焌橋去年在戲劇課中,便與同學排練講述德蘭修女的戲劇,他們更錄影了戲劇,並在暑假前的成果展示日中播放影片。

為了準備這影片,焌橋要兼顧鏡頭前後的工作。他擔任小導演,向參演的同學提出建議。為了表達出德蘭修女關顧弱小時慈愛的一面,焌橋便與同學一起細心觀察德蘭修女的相片。到其中一幕提到德蘭修女餵小朋友進食,焌橋便提醒飾演修女的同學,要有媽媽餵小朋友吃飯時的情感。他又在片中親自飾演印度小朋友,於樹下聽德蘭修女讀書。同學互相幫忙,最終製成了一段逾八分鐘的影片。

11個自選演藝課 讓學生發展潛能

為了讓學生有不同體會,並根據興趣和發展潛能,五年級學生可以按意願選擇不同範疇的演藝課程。在本學年,校方便設11個課程供學生選修其一: 

1. 搞場大龍鳳之「唱做唸打」學大戲 
2. 英文戲劇組
3. 小演員訓練班 
4. 跨媒體影視創作
5. HIP HOP街舞演藝組 
6. 魔法學堂
7. 獅藝特訓組 
8. 來現代,舞吧! 
9. 「童行」戲劇舞工場 
10. 動作電影巨星工作室
11. 歌聲伴你心

六年級生王文慧去年修讀了「搞場大龍鳳之『唱做唸打』學大戲」課程,讓小時候會與嫲嫲看粵劇的她,一嘗演粵劇的感覺。

蘭花指、丁字步、空拳……文慧一一訴說著不同粵劇動作,雖然這課程最開始只是文慧的第三志願,但經過去年的學習後,她便喜歡上大戲,亦希望更多同學認識這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於六年級生凌宇沂,去年選擇了「動作電影巨星工作室」課程,不要輕看她年紀輕,自幼習跆拳道的她,如今已是跆拳道二段黑帶,她選擇這課程時,原來是希望可以學習不同門路的功夫。

六年級生邱榆林則選擇了「HIP HOP街舞演藝組」, 幼稚園開始習舞的她,尤其喜愛現代舞中的多元面貌和活力,她更希望長大後能成為舞蹈教師。

活化60年歷史麻石屋 作活動室教舞蹈與話劇

福德學校於2009年起,把演藝教育納入正規課程,而課程仍在持續優化的過程中。校長黃健超認為,演藝教育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有幫助,亦讓他們看到自己在不同方面發展的可能性。

本年9月起,校內一幢具60多年歷史的麻石屋,改建成多用途活動室後啟用,也讓學生在此上舞蹈課和戲劇課。

這麻石屋曾經見證著教會的傳教工作和學校學生的成長:曾經是製麵廠, 用麵粉製作麵條再派發給有需要的街坊;用作福德幼稚園校舍,服務區內兒童;作為明愛的貨倉;供外傭過渡期內暫住的宿舍等。

今天,這麻石屋亦再一次轉型, 成為培育學生成長的園地。(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