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211017_s

(本報專題)你認識每天上學、放學經過的社區嗎?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的李昊縉參加過學校LBD課程(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勇闖社區」的活動,便多認識了石籬一帶。他與家人到社區逛,又觀看網上地圖街景,之後與同學合製「社區地圖」,畫上麪包店、餅乾店、馬路、人和車等。在地圖上,學生又貼上創意標誌,例如在水果店貼上「小心榴槤有刺」,一起建設美好社區。

該校於2017年起,在小一至小三的常識科開展LBD課程,著重體驗式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全人發展。課程背後也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

觀察社區 學習愛德與公義

在「勇闖社區」這課程中,二年級的江靜欣用心觀察社區時,便留意到一些以往她從未曾留意過的事物情境,「原來石籬也有酒店」,活動加深了她對社區的認識。

L BD課程成員、宗教科科主任廖韻文老師希望學生可以從認識社區開始,再去學習如何去愛社區內的人與物。

學校安排一年級生進行「勇闖社區」的活動後,二年級便參與「美好社區」,觀察社區內的設施,學習愛德及公義。學生鄧雋諾留意到區內有無家者,便想到可以在街頭設立共享雪櫃,與有需要人士分享食物。學生在活動中,觀察社區的設施,細看環境,從而提出建議,LBD課程另一成員、宗教培育組統籌黎慧茵老師說:「期望透過這課程,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都是社區的一份子,即使是殘障者和其他有需要人士,都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

了解身體狀況 也關顧家人

學校所處的石籬社區之外,教師更帶二年級學生認識香港的地方。在主題「珍賞香港」的課程中,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教師無法帶學生出外遊覽,便由教師親身走到青衣海濱公園和青嶼幹線觀景台,以網上直播形式,透過熒光幕帶學生一起到這些地點。

此外,學生又利用網上地圖資訊,設計了遊覽香港景點的路線。三年級的藍浩然與同學,便設計了前往海洋公園、迪士尼及星光大道的行程,「早餐後乘車到海洋公園,在公園餐廳午膳後,再乘地鐵到迪士尼,下午約5時,再轉到星光大道。」活動亦考驗學生的解難能力,例如學生建議行程中乘搭的士時,老師便提問有否其他較便宜的方法。就是這從構思到一問一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多了解香港的地理、交通、景點及美食等,更加認識香港這城市。

雖然LBD沒有考試、測驗,但LBD課程成員、常識科科主任陳俊林說,課程中有多元評估方法,例如在以上珍賞香港主題中,教師便為學生準備了「LBD香港旅遊博覽」,讓他們向同學、老師和家人分享製作成果。

成長型思維 有利自主學習

課程發展主任劉秀雯說,LBD不只重視知識,同樣重視學生能夠培育良好的價值觀和改善自身能力,期望學生把在課堂所學,實踐於生活中。有見及此,三年課程層層遞進,涉及自身與環境的範疇:一年級的主題是認識學校;身體及心靈;家庭及社區。二年級的是健康的我;美好的社區;欣賞香港。三年級的是科學家;文化共融;認識中國。

常識科科主任林穎謙老師同樣有份策劃LBD課程,他說這課程與常識科最大的不同是,LBD在活動中慢慢滲入不同價值元素在內,例如在教導學生身心靈健康的「健康的我」主題中,學生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時,也透過問卷了解家人的健康狀況,為家人設計家庭健康手冊,「不只關心自己,還要關心家人,表達對家庭的關顧。」

學校在接下來三年也期望透過推行LBD,促進師生轉化為成長型思維的團隊,期望師生能從失敗中學習,或從旁人身上有所學習,體會到透過練習而提高才能。推行LBD 課程四年,校長蕭茵看到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她亦欣喜見證他們成為「愛主、愛人、愛大地」的學生。(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