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11010_s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老師帶學生走出課室,進行地理科的戶外考察,看看岩石的形成,或是到訪海外的鐘乳石洞,這一切看似妙想天開,但天主教鳴遠中學卻做到了 —— 該校設置「浸入式仿真實驗室」(VR Cave)教學系統:透過電腦程式及裝置,將特定場景或圖案立體呈現出來,學生只需戴上立體眼鏡及使用動作感應棒,便能置身於另一空間,有如身處《桃花源記》的桃源仙境。這套嶄新的教學系統打破地域界限之餘,更可以穿越空間,回到遠古時代,踏足於早已不存在的歷史遺跡,或是虛構的場景中。

天主教鳴遠中學早前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逾百萬元,協助學校改建「浸入式仿真實驗室」(VR Cave),將傳統書本的知識及抽象概念,透過虛擬實境,讓學生去體驗,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另一方面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袁玉蘭校長解釋, 「浸入式仿真實驗室只是一項工具,教師需要保持教學的初心, 與學生多作互動,彼此有問有答。學生一般分成10人小組,輪流使用VR Cave學習十餘分鐘後, 便回到旁邊的多媒體課室,聆聽老師的詳細講解。」每名學生再透過iPad即時進行簡短測驗,讓老師立刻知道同學們對課題的認識及掌握程度,可以瞬間作出改善。

袁玉蘭校長主修地理科,她解釋VR Cave可以應用在不同年級和不同學科上,高年級暫時應用於物理、化學和地理科,低年級則主要是科學和生物課。學校亦將現實生活的情景置入VR Cave教學系統的內容庫:例如模擬海嘯突如其來,學生只要戴上立體眼鏡及動作感應棒,便能親身體驗這股天然災難所帶來的破壞力和影響;或是將情景設定為地鐵站內乘搭行人電梯的安全守則等,深化同學的安全意識。駱燦明副校長補充,目前正製作中國古代歷史建築及傳統服裝的虛擬環境,讓學生有機會置身其中,更加明瞭課本的內容。

鳴遠中學踏入第二年推行VR Cave 輔助教學,得到教育局的支持和肯定,學生在課堂上全情投入,較往日的課堂表現更為專注。袁校長不諱言,校內的學生普遍來自基層家庭,學習資源有限,學校的VR Cave教學系統有助擴闊學生的視野,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競爭力。物理科主任曾紀德老師在中三的科學課上教授光學原理, 利用VR Cave,將相機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解釋相機的稜鏡構造,「虛擬地」拆解相機,讓學生清楚了解各個組件的位置和功能。相對過往只能使用平面圖片向學生解釋原理,曾老師認為VR Cave能提高實用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讀中三的吳欣欣及黃德恆首次使用VR Cave,戴上立體眼鏡及動作感應棒上課,兩人坦言感覺新鮮,相機和顯微鏡立體地呈現在自己面前,清楚地看到各個組件的結構,更加明白老師的講解。黃德恆期望VR Cave能夠應用於更多學科上,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兩人不約而同表示,稍後會向家人及朋友分享學校的V R Cave學習經驗,讓身邊更多人知道其中樂趣。

天主教鳴遠中學早前慶祝學校成立70周年,以「創新和追求卓越」作為校慶主題,袁校長盼望新穎的VR Cave教學模式能持續發展下去,引入更多外界的支援,更希望日後能夠與大專院校合作,作多方面嘗試。駱副校長亦鼓勵學生參與設計VR Cave的內容,藉此學習編寫程式,幫助學生發展將來的事業及人生路向。事實上,今年暑假,鳴遠中學經已向多間小學推介VR Cave教學系統,接待過老師及小學生,讓他們親身體驗;亦有中學老師主動要求前來學校,了解箇中的教學效益。

鳴遠中學全體老師在課程和教學上滲入科技元素, 帶領學生走在時代尖端,發揮潛能,無懼各種挑戰和困難,真正實踐出「師生同心創未來」。(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