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10926_s

過節,是一家人團聚,吃一頓豐盛的飯餐。團聚之餘,飯桌上的餸菜亦是一大焦點——魚、雞、菜,甚至是包羅萬有的盆菜,但若長輩牙齒不好、咬不動又怎能盡興?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之前跨學科建立「食得有尊嚴」課程,由學生製作了一頓既保持食物的原貌及味道,口感又像果凍般方便吞嚥的「震夏人的愛心團年飯」,期望長者有尊嚴地食得暢快。

這頓飯餐有茄汁三文魚、蒜香西蘭花、白切雞、五穀米飯及花生湯圓,單看菜名和樣貌沒有甚麼特別,但其實它們大有來頭。原來學生運用了食物科技「軟餐」處理,使食物的口感像果凍狀般入口即溶,即使是吞嚥困難的長者都能輕易享受美食。

中四級學生劉冠廷和李晨昊用電子磅、攪拌機、鍋、模具示範製作白切雞的三步曲: 
1. 攪拌:把已煮熟的雞肉、凝固粉及水放入攪拌機, 攪拌至順滑沒有顆粒。
2. 加熱:將攪拌好的食材倒入鍋中,加熱至沸騰, 期間不停攪拌直至食材變成流質。
3. 塑形:把加熱後的食材倒入模具,凝固後便完成! 

原來要預備這頓飯餐,可涉及多個科目,包括科學科讓學生認識食物的營養價值;生活及社會科教導同學要有同理心;數學科教導比例運用、重量量度;視藝科則講解擺盤設計和拍照技巧。

「如果長者有高膽固醇,我們便安排低脂肪食物,減低他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劉冠廷說。他在科學科中,學到人體需要的不同營養;而為了加強學生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課程中也構思了一位患有高血壓和吞嚥困難的虛擬人物——黃婆婆,並由學生為她設計出以上餐單。

整個課程中,四至五位學生一組合力製作軟餐,分別負責計算食材比例、烹煮、清理模具,以及擺盤等工序。步驟雖不繁複,但輕微至水的比例或當天食材的不同,便會影響製成品的口感,所以學生邱麒霖指在數學堂上,會學習比例運用, 來製作出適合長者的食物質感。「如果太多水,便不像軟餐,反而像布甸。」

學校設立長者學苑 促進長幼共融

透過食物科學來為長者製作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同時,學校寄望培育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有關愛之心。「從服務長者中,學生能看到生命的重要。」副校長陳立禮指出,學校一直鼓勵學生關愛長者,幾年前成立了長者學苑,為長者舉辦課程,增添長者生命的樂趣;也鼓勵學生參與義工服務,保持長者與社區的交流。

或許就是這些服務,讓學生懂得多一點地關懷長者。學生李筱淇從小與太嫲同住,直至中學時分開,但這並無減少她對太嫲的關心。每星期, 筱淇都會到太嫲家中,陪伴視力、行動力漸差的太嫲到家居樓下公園散步,「我會扶著她下樓梯, 防止跌倒。」參與這次軟餐活動後,筱淇也打算日後為有吞嚥困難的太嫲,製作一頓適合的飯菜。

「只要我們付出一點,就可以令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校長何應翰提到香港人口老化,但服務長者的資源相對不多,所以校方會多鼓勵學生關愛長者,並學得尊重他們。而這次軟餐活動,便可以在基本的飲食問題以外,讓學生可以多想一步,改善長者的生活。(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