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10606new

明愛華德中書院中四及中五生一共15人圍圈坐在活動室,其中一位學生把手中硬幣, 傳至下一位同學手中;其他手中沒硬幣的學生也要模仿這個傳硬幣的動作,讓導師猜猜硬幣在哪兒。這是學校戲劇教育的活動。

中四生梁湘琦樂在其中,「我喜歡做戲,但沒有自信。」但那次活動中他裝得似模似樣,成功瞞倒老師,這也提升了他對演戲的信心。他小學已經常參與班際才藝表演,參演過七、八次話劇,在舞台上找到自己對演戲的熱誠,「我喜歡在舞台上的感覺。」他說。

所以他對學校將於今年9月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滿心期待。「小時候我經常扮鬼扮馬,逗人開心。」他相信學校將開辦的演藝職業導向課程,有助提升他對戲劇的認識。

9月收中一生 定位演藝教育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創校以來都是一間高中書院、開辦中四及以上級別,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及職業教育,以往幫助了許多完成中三課,而又未能入讀原校的學生繼續升學。

校長王偉表示學校提供以工作為本的體驗學習,例如曾經與旅行社合作,安排學生參與員工培訓課程,「即使畢業後不能繼續升學,也可以考慮投身旅遊業。」

王校長說創校初期學校一級有十班,隨著2009年教育改革,中學改為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社會對高中書院的需求下降,學生人數減少。本學年中四至中六三級,各有一班學生,共41人。「本學年教育局讓我們開兩班,但實際收生只有一班。」

為了更好服務人口日增的東涌,學校決定於2021年9月新學年開辦中一課程外,又將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

教授舞台管理和表演技巧

「我們仍然提供主流中學教育,學生會考DSE。」曾修讀舞台設計並具備舞台製作經驗的校監李劍華說。

高中課程方面,在傳統科目以外,學校會提供常規演藝課,例如戲劇表演及創作、劇場設計與科藝; 並在其他學習經歷(OLE)提供課程,培訓台前幕後的技能, 例如唱歌、跳舞、舞台管理和音響等。

初中則會以「戲劇教育」主導,糅合常規科目之中,例如在視覺藝術科,教授舞台美術;音樂課教簡單作曲法等。

學校又請來前香港話劇團聯席導演、戲劇教育工作者冼振東出任助理校長,他表示高中合共約400小時的演藝課程能裝備學生,畢業後便可直接入演藝行業,「學生可以由群眾演員等做起,當有心要再上一層樓時,便會主動去學習。」

冼振東指出教育界、演藝界對學校轉型都反應正面,但收生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好視乎家長是否面對現實。」他提及一位熱愛舞台表演的女青年吳卓凝,「她有讀寫障礙,即使學校支援她,例如考試時讓她延長時間,但她始終讀得辛苦。」這位在主流學校成績平平的女孩,卻因著舞台而改變了人生方向。2017年,卓凝參加了由冼振東執導的青少年音樂劇,從中體會到舞台的樂趣,也找到了對戲劇的熱誠。父母見她在舞台上的表現以及隨之而來的轉變,也支持她報名轉學到明愛華德中書院。

「戲劇是生活的預演。」明愛華德中書院不單提供演藝教育,也是令學生有一個全人的發展,冼振東說:「即使入讀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台前幕後的教育對他做任何一個行業也有幫助。」

華德中的辦學理念是「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無論學生日後是否從事演藝工作,校方都深信他們能活出燦爛人生,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