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6_20201018_s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聖貞德中學鄭加略老師親手製造感應式自動酒精搓手液裝置,他又拍片分享研發過程:由只裝上酒精,後來改良配件,如彈簧強弱、轉向器力度、摩打推動方法,再組裝成可使用啫喱狀搓手液的裝置。他向STEM教師分享經驗,期望能把相關科技知識傳遞開去。

這位「科藝達人」鄭S i r 原來也是YouTuber,多年來他在YouTube頻道,拍下了300多條影片分享科研經驗,讓觀眾嘗試著手去製作成品解決生活問題。

近年學界興起STEM(STEM與STEAM 見下表),聖貞德中學設立了「創客學會」, 培訓學生成為「科藝創建師」(STEMaker)。鄭Sir是該校「STEAM教育」主任,他強調Maker要服務他人,「以科技知識與設計意念製作生活用品,解決生活上甚至消閒娛樂的需要」。

至於STEM教學,他說是要培育出學生的設計思維:先發掘問題,再搜集資料,尋求解決方法,之後製造、測試及評估。過去他最滿意的作品,是教學生製作「萬向車」(Mecanum Wheel)。業界認為數學最難應用於STEM教學之中,但萬向車卻可用上數學的概念:「這車的車輪套用數學三角函數S i n的方程式,再配合物理、編程等原理,靈活在狹窄空間左右前行旋轉和八字型行走」,他指車輪通常適用於泥頭車和輪椅之中。

培育學生 服務人群

本身亦是音樂主任的鄭Sir,他在教學上的第一件STEM作品是自製牧童笛:以立體打印技術設計笛嘴,由學生透過電腦知識計算音孔位置。他更憑此課程獲得2016學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鄭加略熱愛創作科技產品,九年前他為學校研製電腦管風琴,並在課程加入管風琴音樂欣賞和作曲研究。他說,當年製作電腦管風琴成本在二萬港元內,至於傳統管風琴價值可達數十萬以至過百萬港元。他把技術帶到香港、澳門以及中國內地的教會,正好回應作為Maker服務他人的需要。

過去四年,鄭Sir 有一半時間跳出聖貞德中學,借調到教育局與學界分享教學經驗。去年9月起,他協助教育局拍攝「我是一個Maker」系列, 定期上載影片與師生分享作品, 包括無線Voice Kit (智能音箱),通過語音指令音箱播放音樂、報天氣或設定鬧鐘等;利用「環境傳感器」自製「流動天文台」,探測溫度、濕度、氣壓等。

他說老師當上YouTuber,是要引起學生興趣:「學生看到我研發與時事有關的產品時,他們也有興趣嘗試跟著做。」投入創客教育多年,他說「即使是失敗的作品,也可『做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 這經驗學習法也是教育家杜威的理念。(高) 


STEM 是推動創意的教育, 它代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 

各英文譯寫的首字母縮略詞。推動STEM教育是配合全球的教育趨勢,以裝備學生應對社會及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STEAM 教學則再加上A,即融合了科學、科技、工程、美術及數學科目。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