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_20200628s

今次談的自我醒覺(自醒)並不是甚麼高深的題目,其實只是培養孩子的善惡心,知道甚麼是應該做,甚麼是不應去做。況且在今天是非很難判斷,要培養孩子的自我醒覺能力更見重要,而且非常困難。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甚麼有些孩子犯錯以後,好像毫無悔意?而且屢次再犯,雖然家長和老師已提點過他,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那就是欠缺了自醒的能力。還有最普遍的情況就是讀書不起勁,家長幾經提點,情況依然。

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醒能力?首先,家長先培養孩子有良好的價值觀,家長就要問一下自己,我有沒有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我曾經講過: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我們要孩子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家長就不可以虎頭蛇尾; 我們要孩子有健康的生活,家長在孩子面前就要謹慎言行,不抽煙,不說粗話,吃東西也要小心,免得孩子模仿你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就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你已經為孩子的自醒能力行了一大步。

其次,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的時候,說了些不應該說的話,例如:讀書根本沒有用,念完大學也找不到一份好工,錢又賺得不多。雖然那是鐵一般的事實,但孩子未必明白個中原因,他會以為讀書真的沒有用,於是放棄努力,便成了班中的失敗者。當家長講了一些負面的說話,必須向他們解釋個中理由。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自醒力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長的每個行為,每句說話,都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中;有家長會問,在一些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家長知道如何處理,但一些模稜兩可的情況下,家長又如何處理呢?那麼,家長可以請教一些專業人士,聽聽他們的意見,甚至可以翻查一下教會的社會訓導,甚或一些神父主教的講道,家長必有特別的收穫。

很快暑假就到了,本專欄也要暫停一下,希望暑假後可以再和大家見面。

徐邦雄


自我醒覺(Self-awareness)是生活中的重要一環,這是一種對自己關注的能力,說來容易,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只顧處理身邊的事情,卻忘記了自己身體的需要,例如長時間沉迷上網打機而導致缺乏休息,以至日間難以起床,日間活動時的精神和效率大受影響。另一例子是孩子喜歡吃零食,如薯片、蝦片、糖果、朱古力等,一開始吃便停不下來,於是長期便導致體重增加,也少吃了正餐。以上是某些行為例子,使自己過度投入某種行為,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

有較好自我醒覺的人,會較知道自己身體的需要, 及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他們會較重視生活中的平衡, 例如工作和生活是否取得平衡,會較注重睡眠是否足夠以及睡眠的質素,也會多加留意飲食營養的平衡。身體和精神心理有著密切的連繫,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時,也要留意自己的情緒,例如情緒是否處於低落狀態,有沒有過分焦慮和擔憂,有沒有情緒高低起伏的情況。自我醒覺也包括個人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是否適當,會否反應過度,或會否反應遲緩等。

近年靜觀(Mindfulness)訓練被廣泛應用於處理壓力和精神心理障礙方面,在靜觀訓練中,需要培養醒覺的態度,專注於自己的身體,細心觀察身體的需要,不分心在其他無關重要的事情上,假如發現身體上有何不適,便要接受這些情況,需要活在當下,好好經歷和珍惜生命中的每個時刻,留意自己的身體需要,跟身體建立緊密的連繫。這種狀態可透過不同的靜觀練習而達到,例如身體掃描、靜觀呼吸,靜心步行、靜觀飲食等。定期進行這些靜觀練習,對培養自我醒覺有很大幫助,也對身心健康有益。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