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5_20200607s

很多的家長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要為孩子找一間有名氣的幼稚園或小學,如果你再問這位家長,找到這類學校的目的是甚麼?家長可能會說:要孩子羸在起跑線。如果再問: 那又怎樣?家長可能支吾以對,答不出甚麼? 

其實,有多少家長找學校時,是認同學校的教學宗旨?並認為孩子在這學校讀書得益最大?大部份家長只考慮學校的名氣,好使孩子佔上那名氣可以扶搖直上。事實卻未必這樣,孩子往往未必如家長所料, 能扶搖直上,有些可能在中途墮馬,或被學校的壓力壓至透不過氣來,那時,家長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他?

因此,孩子的初期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創造力、抗逆能力和自我推動力。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日後面對學習和社會的主要動力,欠一不可;自尊心可使孩子面對困難而不畏懼,願意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創造力是今日社會重要的動力,依照指示去做不是明日的人材,只有在欠缺的環境下想出獨特的解決方法才是明日之星,在失敗中能找到原因並予以改善,就是抗逆力的亮點。孩子如果經常要家長督促溫習,就是沒有自我推動力。請家長想一想,培養這些動力是否重要? 

除了找「好」學校之外,很多家長也會為孩子編排了密密麻麻的興趣班,有些是學校「要求」的,有些是因為某同學報了名,家長恐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於是也為孩子報了名,其實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喜好,為他安排興趣班,切勿人有我也有,人無我也要有,那時,受罪的是我們的孩子。

徐邦雄


大部份父母都對孩子抱有期望,這個期望因著孩子的成長階段而改變,也因著孩子的經歷而調節。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聽從指令,自動自覺地學習和做功課;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在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有些希望孩子在藝術和運動比賽中贏得獎項;有些期望孩子長大後入讀著名大學;有些期望孩子將來成為專業人士。一個又一個的期望,可能接踵而來,假如孩子容易輕鬆達到,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假如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期望時,感到壓力和困難,便可能構成心理困擾,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首先,父母應該了解對孩子有甚麼期望,有些父母表面說自己對孩子沒有任何期望和要求,但行為卻跟自己的說法不一致, 對孩子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感到不滿,甚至責罵及懲罰孩子。當父母對孩子有期望時,需要留意期望是否實際可行,或超出孩子能夠達到的範圍。假如期望太大,不切實際,可能對孩子構成心理壓力,因為孩子認為無論他們付出多少努力,但也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自信心容易因此而被打擊,也會影響親子的關係。另一方面,假如父母對孩子沒有抱有任何期望,可能會令孩子沒有目標,也可能令孩子的潛能無法得到表達。

期望是一種雙向的事情,當父母對孩子抱有期望時,同時孩子也可能對父母抱有期望。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在他們下班前, 完成所有功課和溫習,孩子做不到,因為孩子欠缺主動性,也有很多不明白功課的地方,於是孩子期望父母能夠陪伴他們做功課,但父母因為工作關係,所以未能做到。父母認為孩子不進取和懶惰, 事實上孩子不是不想做功課,而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指導。這便是互相期望得不到理解和滿足,缺乏包容,導致親子在同一問題上出現磨擦。

作為父母,應該花多點時間在孩子身上,聆聽他們的需要和期望,設定適當的期望。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