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90119s

(本報專題)有沒有想過小學一年級已能夠在班上訂立班規,承諾上課時尊重老師和同學,用心聆聽,做個有禮貌和誠實的學生;並為團結班級,各班設有「班呼」以提升士氣!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小一常識科開展的L B D (Learning by Doing)體驗式自主學習課程,在不設考試,只以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顯示學生進度,學生從「做中學」探索事物,啟發潛能。

該校由二○一八學年開始,與教育大同協作推行LBD (Learning by Doing)體驗式自主學習課程,剛於本學年,該校正式參與由教育大同主辦的賽馬會「感.創.做」LBD的三年計劃,首年由小一常識科開始,教育大同把小一至小三的常識科整合,透過遊戲、實地考察、創作及設計、閱讀等過程,設計出具LBD元素的小一常識課。

從「做中學」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生孫楚涵說:「能與同學一起玩樂,一起製作不同的項目使我最愉快。」

上學年該校以「不一樣的學校」、「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家」,以及「不一樣的公園」為單元,其中「不一樣的公園」單元,全級一年級每班分組打造他們理想中的公園,動手設計及製作公園模型前,學生到公園考察,與遊人交談,以了解用家的需要。

楚涵回想小一時與組員構思的「火箭公園」,以可循環再用的紙盒、廁紙筒、膠樽等製作過山車,也有其他休憩空間,沿途設有椅子顧及區內長者到公園時可舒適地安坐,她說組員也關注長者有腰痛等問題,「公園設有涼亭,可以給公公婆婆乘涼,也可遮擋陽光」。

甚麼是LBD? 

該校課程主任劉秀雯指出,LBD強調動手做,學生從合作中學習技能與解難能力,培養學生建立全人與自主學習的態度,「學生所學的技能和態度,可以受用一生」。

訪問當天,一年級生學習製作「情緒瓶」,把水、膠水、閃粉混合後,閃粉緩慢地隨液體飄流,在燈光照射下, 效果有如水晶球般漂亮。

一年級的莊可欣說:「情緒瓶有如水晶球,可以變魔法,更可以紓緩情緒」。她說,有次見到哥哥和姊姊爭吵,感到十分無助,她希望製作成情緒瓶後給予兄姊看,以緩解他們的情緒。

由於所有學生也參與製作情緒瓶,他們也踴躍分享,課堂上,有學生說:「我看到瓶子很漂亮, 能夠自己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情緒瓶,真的很開心」;「我很喜歡同學揀選的金色閃粉,覺得很美」。有學生表示當看到閃爍的顏色在瓶內閃耀, 心情也好起來,也有學生互相欣賞對方的作品。

教育大同Walker Candace姐姐這天也到校陪伴學生製作情緒瓶,她察覺到小孩在學習過程中會自我發掘其他學習經歷。例如有小朋友發覺倒入膠水時過程緩慢,便索性把兩枝膠水一併倒入, 「LBD鼓勵小朋友動手做,多分享機會,給予幼兒開闊學習環境,同時在開心及探索的環境下學習」。她指出,每項體驗也讓小孩子發掘潛能,探索可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學生學習更全面

該校有逾九成學生居於葵青石籬區,常識科主任陳俊林說,活動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其中小二常識科會安排學生落區考察,學生訪問坊眾,建設理想的社區,「學生化身成小區議員,體察居民需要,也可從小孩的角度去關懷社區發展」。他又指出常識科強調探究式學習,LBD有助學生吸收所學。 

該校校長蕭茵指出,計劃有助帶出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包括愛護所有、尊重生命、對家庭表達感恩等,「學生需要學習經驗,互動學習有助學生處理共通能力的融合」,從學習中經驗批判性思維及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