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2b_20181104s

年少時愛跟朋友在一起,在優次選擇上,那時朋友絕對優先於家庭。說起來好像有點不像話,但年少確實如此。那時母親經常說,「到你大個就會明白父母嘅重要性」。母親經常分享她人生不同階段裡對父母看法的改變,從小時候的叛逆,至中年時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都令我感到困惑。直至現在,外婆離開了,每逢時節母親都會帶備祭品,有時會找我跟父親,有時會獨自拜祭。有時我會想,她昔日曾對外婆的男女差別對待而有所介懷, 但在外婆生命中最後的十年時,她好像把一切都釋懷,而且願意每天都照顧著她。有時看來,看著今天的母親,好像看到將來的自己。

畢業數年,母親經歷了三十歲、四十歲至今五十歲的轉變,臉上的皮膚開始慢慢出現明顯的皺紋,而我也開始真正意識到,原來母親真的開始老了,而她也開始步入人生的下一階段。她也在學習如何面對「入五」這件事情,而我在經歷外婆離世後,更珍惜與母親的相處。

年幼時,我家旁邊便是老人院。那時母親經常都會說,「大個唔可以將媽媽送入老人院。」我那時當然不會明白「老人院」是甚麼概念。到後來,在認識到老人院的功能,及意識到個人生活在社會上所面對的種種限制時,便開始明白母親的憂慮。

回想過去,昔日為朋友赴湯蹈火,是義氣的展現,是歸屬感及安全感的來源。今天長大了一點點,並不再是面對青少年期的煩惱。在至親前,望著歲月在她皮膚上所走過的痕跡,才發現,願意毫不保留地在她的要求前說「我願意」,在她的生命當中,原來是如此珍貴。

「孝敬你的父親和母親—這是附有恩許的第一條誡命—為使你得到幸福,並在地上延年益壽。」(厄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