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20226

 

(本報專訪)一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六上午,華富邨寶血小學和海怡寶血小學的數十位學生,懷著緊張的心情,聚集在赤柱。他們此行的目的並不是遊玩,而是參與「校園同創綠社區」計劃,學習空間規劃設計,一嘗設計社區的滋味。活動後,來自華富邨寶血小學的四位六年級學生,與本報讀者分享這次實地考察的寶貴經驗。

走進社區 關懷傷健

提起在赤柱考察的經驗,四位學生(見下圖,左起)李伊楠、盧慧芯、郭穎恆和趙敬賢熱烈討論,難掩興奮之情。穎恆翻開手上的活動手冊,告訴本報記者當日的活動內容:「我們分組到訪赤柱社區裡不同的地方考察,包括海濱長廊、美利樓一帶、赤柱市政大樓、巴士站、道路交匯處和赤柱正灘。海濱長廊一處,我在組員陪伴下,用眼罩遮蓋著雙眼走路,感受視障人士遇到的困難。我們發現那兒公共廁所門前部份的設計,為視障人士造成不便。」伊楠回味當日旅程,說:「我經常到訪赤柱,卻從沒有注意這個社區的綠化及無障礙設計,如社區裡的引路徑和輪椅斜道。我尤其喜歡市政大樓的天台花園,既環保又舒適呢。」

該校二十一位高年級學生分成小組,在建築師設計事務所的員工帶領下,透過互動的遊戲方式,認識赤柱社區,觀察社區需要和空間設計的關係。該校負責老師陳麗潔主任指出:學生除了接觸建築師設計事務所的員工外,他們更有機會與「再生勇士」傾談,了解傷健人士在日常生活上的需要,學習以社區使用者為本的規劃設計。敬賢點頭回應:「那天,我真的感到很快樂!那些大哥哥很用心為我們介紹建築的概念,『再生勇士』也樂意跟我們分享。」

發揮創意 共建社區

當日下午時段,參加的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工作坊,以赤柱正灘為設計主題,模擬規劃設計為兒童、傷健人士和社區居民,提供公平共享的綠化公共空間。四位受訪學生為本報記者介紹各組的模型設計,他們花盡心思,並分別獲得「最佳綠色設計」、「最具生命氣息」和「人人最LIKE」獎項。穎恆婉惜地說:「原來沙灘並沒有為體障人士而設的設施,他們不能隨意到沙灘玩樂,真可惜!」慧芯說:「對啊!我們在模型中加入不同的設計,讓體障人士也可以享用沙灘,我組便設計了一座大橋,從沙灘上一直伸展至海中心,這樣,他們便可以在橋上享受海風,聆聽海浪聲了!」

是次半天的實地考察,的確刺激了小學生們的思維,他們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慧芯說:「我留意到在自己的社區裡,為視障人士使用社區設施的指引並不足夠,應加建更多的引路徑。此外,修平行人道的路面,以免傷健人士絆倒。」穎恆又說:「加闊行人道也是必需的,這樣,輪椅人士和行人便可一同安全地使用行人道了。」(蕾)

++++++++++++++++++++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進入或使用公共空間。小朋友,你知道公共空間在哪裡嗎?

廣義來說,城市公共空間意指城市內各建築物之間、公眾可以任意到達的所有外部環境空間的總合,這種空間關係依照不同的規模和層次聯繫在一起。從都市狹窄的街道和市集,至社區花園、廣場、球場等,都屬城市公共空間的範疇。公共空間可分為開放空間和專用空間,開放公共空間如街道、廣場、公園等;專用公共空間如運動場等。(資料來源:「校園同創綠社區」活動手冊)

「校園同創綠社區」由本地社會企業Community Builders「社建師集」策劃、一所國際建築師設計事務所贊助。計劃自去年十一月至本年二月舉行,以公共綠化空間為主題,讓小學五、六年級學生了解及學習社區空間綠化創作、以社區使用者為本的規劃設計。共有十三間小學參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