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71029s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於上學年,落實個人化時間表,讓學生按各自的專長、興趣,在下午時段參與不同的活動,務求做到「輕鬆學習」。

個人化時間表

學生在「開心下午」時段,各自擁有富靈活性的時間表,學生可參與不多於三項活動,其餘時間則在自學課上做功課及溫習。另放學後有課外活動時間,學生能更彈性地挑選喜愛的活動,而不重疊時間。

周麗雄校長稱,現今學生很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學了甚麼。在推行計劃前,家長反映孩子需要做功課及溫習,故不讓他參加校內的課外活動。周校長認為:「這是剝削小朋友參與活動的機會;學校可以做多一步, 調動時間表,讓學生發展學科外的才能。」她續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如何讓各人按天主給予的『塔冷通』去發展才能,需要借助學校的力量。」

周校長表示,「開心下午」針對學生多樣性, 配合成長需要,並實踐所學,「時間表因人制宜,效果自然是好,學生也享受」。郭錦俊主任以STEM作例子,學生需要上網搜尋科學理論,當中更包括中學知識,例如物理等,從中建立自學。 

吳景謙主任認為,學生期待下午的活動能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並有助成績較弱的學生找到上學的價值和樂趣。郭主任舉例說,一位在學校紀律不太好的學生,透過出外比賽明白到要勝出比賽必先遵守規則,而他的鬥心、自信也感染了其他同學,「過往沒有老師發掘到他的才能,所以他獲獎後很滿足,到處跟同學分享;我看到他的轉化」。他還見證學生在活動中從吵鬧變成隊友, 「互相合作都是一種學習」。

老師要統籌全校學生的時間表,需要花很多時間,周校長笑言:「看到學生既開心又有得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師生關係上亦有改善,吳主任說:「以往做訓輔工作的關係,學生會覺得我很惡;但現在他們會主動跟我聊天,亦師亦友。」

除了參與活動,學生上自學課也有得益。周校長認為學生教導同學功課也是一種才能;而成績較弱的學生亦因老師即日教導不明白的地方,從而收窄學習差距。不但如此,學校在星期三是「無功課日」。「學生不應依靠操練功課來理解知識,他們可在當天專注溫習及跟家人進行親子活動。」周校長說。

周校長表示,家長均支持推行「開心下午」,「他們看到小朋友增強了自信,輕鬆面對學習」。她認為計劃建立到學校的特色──陽光氣息,「要有陽光自然要走出課室,這特色也很適合該區小朋友」。在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同時,周校長構思每月用一個下午進行聖化心靈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聖言,健康成長。(妤) 

來看看學生們感受吧! 

張汶健(四年級):

我曾代表學校到日本參加跆拳道比賽,在學校除了學到體育知識,還能汲取經驗。星期三雖然是無功課日,但我當天要參與很多體育活動,有點忙。

楊凱晴(五年級): 

在電子音樂活動中,老師教我們把電線接駁到電腦,再利用水果發聲。我學到利用不同物件製造音樂,由於只有學校才有儀器,所以我在家做不到,我很開心能跟同學一起製作音樂。

鍾曉峯(六年級): 

下午不用上課,我便可以在學校做功課及溫習,回家後便有更多時間跟家人聊天。我參加了STEM拔尖,需要編寫程式令機械人活動, 這些知識幫助我達成工程師的夢想。

蘇寶怡(四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學校給予我們空間發揮創意能力。同時,我的強項是運動,學校提供了田徑和芭蕾舞讓我發揮才能。在田徑練習中, 同學會跟我討論跑步姿勢, 我們慢慢成為好朋友。更有朋友跟我說,很羨慕我的學校有自學課。

李采怡(四年級): 

我喜歡「開心下午」,可以自己做功課,放學後便能跟家人聊天,爸爸媽媽也喜歡這計劃,因為我能有多些時間與他們聊聊學校的事。我亦可以早點休息,有充足精神上學。

譚鈞元(五年級): 

我只有星期三才參加活動,其他時間可趁著自學課溫習和做功課。我上年曾參加「機關王」,學到科學機關的知識。

鄧佩婷(三年級): 

我在下午課中學到課堂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做科學實驗,有一次我製造了降落傘,學到如何令它慢慢降落。另外,在自學課可以先做完功課,在補習社便可集中溫習,比較輕鬆。

陳嘉泓(二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校亦提供很多活動,例如壁球、籃球。而我今天下午要參加小童軍,我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導師講解上山裝備, 還帶我們在斜坡練習呢! 

陳保寶(二年級): 

我參加了小童軍,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和玩遊戲,我感到很開心。

孫悠(二年級): 

我最喜歡的日子是星期三,因為是無功課日,當天還有運動樂園,讓我可以做運動、玩呼拉圈。

張珀僖(二年級): 

我認為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不太難,所以上學沒有壓力,我下午還可以參加壁球訓練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