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70618s

讀者若有追看本報專欄《同行天主路》,大抵感受到作者作為爸爸開明的一面。本報有幸藉此父親節,邀請作者丘建峰(阿峰)作分享。

(本報專題) 阿峰會以放任來形容自己的教養模式,「我不太理會他們的學習,只會緊張與品格有關的事。」所以即使其他小孩學習不同課外活動,而兒子沒有特別興趣,阿峰仍會尊重他的意見,「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總會自己成長,父母不應過於管束子女。」

他的教育方法,有部份源於其家庭背景。他的爸爸是海員,而媽媽經常外出工作,難以抽空照顧孩子,所以每年開學時,媽媽只會說:「我不理會你的讀書成績,不需見家長便可。」故此,阿峰擁有愉快的成長生活,也形成他讓子女自由自在地成長的想法。

爸爸的地位 

阿峰在女兒兩歲時,開始在家工作,所以即使是自由式的管教,他仍是花很多時間與子女相處。「子女的日常生活都由我打理,自然很了解他們的行為及思考方式。」阿峰提到,他曾有一段時間與子女共用手機,「他們了解我會尊重私隱,因此他們也不會看手機內屬於我的東西。」可見他們的關係特別深厚。

阿峰對子女的愛亦是無微不至的,「女兒應該覺得我是個稱職的工人,例如他們起牀不願吃早餐,但我認為吃早餐很重要,便會每天弄他們喜歡吃的早餐,包括愛心芝士包、雲吞麪、魚蛋粉。」但阿峰笑言,子女不會因此而感動。他又舉出一個例子,他在兒子小學旅行時,滿懷愛意地弄鹵水雞翼給兒子帶去與同學分享,誰知那盒雞翼原封不動地帶回家中,兒子還問:「我的書包有雞翼?」阿峰才意識到父母認為重要的,並不代表子女所認為。

當然,子女一些需要改正的行為,父母不能放任不管,阿峰偶然會運用父母權威,例如兒子曾因打機而三番四次忘了下車,故被罰收手機一星期。「若果我真的要兒子交出手機,只要我說一句, 他便只能不情願地把電話交給我。」但他明言,經常運用威嚴,只會令關係變得惡劣,「近年我經常要做『救火』工作,媽媽很介懷兒子沒有禮貌,但我相信他的行為可以改善。」不過,阿峰認為說道理講求時機,子女才覺得中聽。他謂:「兒子仍是很喜歡打機, 我們經常處於拉鋸當中,但在這拉拉扯扯中能讓他成長。」

採訪前一天,正是阿峰女兒的十三歲生日。對於女兒,阿峰看似沒有擔心,「她很循規蹈矩,透過守規矩而獲得滿足感,但我希望她二十年後的生活能多姿多彩;觀乎身邊部份年約三十歲的女生,她們可能從小拿到好成績、找到好工作,但卻發現這些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後記

訪問阿峰後,記者利用通訊軟件跟他女兒聊了一會,她不約而同說起視爸爸為工人的事: 

我其實很崇拜爸爸的淵博知識,不只是當他為工人。很感謝爸爸為了照顧我們而放棄工作,我為一個在家照顧小朋友的爸爸而感到驕傲。

親子情深,盡見於此。(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