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70604s

(本報專題)寶血會思源學校每年會於校內進行主題學習週(下稱學習週),讓學生放下常規的書本、功課和時間表,就著不同主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今年,三年級的主題是「採購小博士」, 學生透過實驗,比較市面上不同牌子的廁紙、清潔劑和黏合劑,從而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五、六年級的主題是「皮影戲」,學生中可認識皮影戲的由來、製作方法、配樂等,並自行創作劇本、皮影偶及配樂。

從書本到書外

校方明白學習不只是運用在讀書及測驗上,所以學習週著重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五、六年級可從皮影戲中認識中國傳統藝術及成語,並認識皮影戲的歷史和知識。陳卓彤表示,老師派發一篇成語短文,讓學生自由創作對白、語氣和音效,成為獨一無二的劇本;是次活動也是不少學生第一次創作劇本,其中吳梓瑜認為,完結時旁白會說出故事寓意,強化學生對成語的理解。

配樂方面,各組員需要在家搜集可發聲的物料,如鐵罐等。而梓瑜的小組更會按照組員懂演奏的樂器,如長笛、牧笛,自行創作歌曲的第二聲部。

他們於製作前,曾觀看專業的皮影劇團,卓彤說:「專業的劇團在演出時不會讓人看到控制棒,皮影偶也不會離開屏幕。我們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練習,表現已很不錯了。」她認為皮影戲從古代傳到現在,十分奇妙。她平時只會在電視看到相關資訊,但現在更能產生共鳴,明白延續傳統的困難,從而更欣賞劇團的成果。

郭敏儀校長表示,校方不期望學生的表演完美無瑕,但期望他們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懂欣賞和尊重文化,明白保留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而三年級在學習週最後一天,進行黏合劑測試。學生用黏合劑黏著兩根雪條棒後,利用雪條棒承載電池,從而找出哪種黏合劑最具黏力。王愉蘅同學表示,在實驗期間曾折斷雪條棒,故改良第二次實驗,最後黏合劑可承載四十七顆電池。

王愉蘅及黃鎂錤最喜歡的實驗是測試廁紙,例如把廁紙繞著四隻桌腳,便能測試其長度;愉蘅還表示實驗後可測試各自的包裝紙巾。鎂錤喜歡在上課時進行有趣實驗,「這樣上課既輕鬆, 又能發揮我們的創意」。她指以後會帶家人到超級市場,選購性價比高的產品。

運用共通能力

除了學習課外知識,無論進行實驗還是製作皮影戲,學生都能運用不同的共通能力,如溝通、解難、研習、合作等。郭校長表示,學生分小組進行,要一齊合作、一齊討論,需要很高的協作能力。

鎂錤說:「每組五位同學負責不同的工作,如取用品、安裝物件、記錄等, 每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責任。」她表示,曾有同學爭著做實驗,故仍未放電池,雪條棒已經斷了。愉蘅補充:「我學到與人合作時,要聆聽別人的意見, 才會有更好的結論;做實驗也不應輕易放棄,要找出錯誤之處,改正並嘗試直至成功。」

相對三年級的問題,製作皮影戲的難度便更高了。由於時間緊迫,學生只有一兩天的時間製作所有皮偶,所以他們要在課餘時間繼續加工。同時,挑空的部份十分幼細,一不小心便會剪破皮偶。當皮偶破了,便要利用膠紙修補;倘若皮偶的重要位置,如眼睛破了,更要重新製作。梓瑜表示,組員曾為挑空甚麼圖案而各持己見,最後老師建議他們用投票方式,才能解決問題,「投票這方法很民主,我也學到要分工合作」。綵排時, 梓瑜亦需要同學提醒,才記得要說對白,讓她更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梓瑜認為,由於需要同時控制皮影偶及說出對白,對小學生來說,頗難兼顧,「若我們手震,皮影偶便會在幕前消失。」卓彤亦認同綵排時面對不少實際困難,「本來打算把皮影偶造得大一點,可讓觀眾看得清晰;誰知屏幕小,令比例有問題。」同時,若所有角色聚在同一個位置,會導致走位不好看。卓彤指,幸好小組有默契, 知道要分散站位,才能營造出較好的舞台效果。

在學習週的最後一天,梓瑜一組有幸為全校學生表演其中一齣皮影戲──《螳臂擋車》,梓瑜說:「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對著全校表演皮影戲。」 表演後,她頗為滿意,「我所操控的蝴蝶,在綵排時曾有幾次因手震而掉下來,所以今次演出尚算暢順」。

郭校長提到,學生是在學習週最後一天的早上,才知道誰能上台演出; 演出的學生不一定讀書成績出色,活動反而著重能讓學生發揮不同的才華,如領導、音樂、視藝等方面。除此以外,她指出, 是次學習週滲入心靈教育,「關愛是學校的重要元素,就如同學之間有不同意見時,也會學習包容體諒;希望學生透過是次學習週,能成為『愛己、愛人、愛世界、愛天主』的思源人。 」郭校長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