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70319s

你可曾在街道上、港鐵上、商場裡看見過導盲犬?導盲犬看似只是一隻寵物,實際上卻是盡忠職守的工作犬,被稱為盲人的眼睛。早前,導盲犬引領視障人士被喝罵的新聞,引起市民對導盲犬的廣泛關注。為讓社會大眾加深對導盲犬服務的認識,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舉辦「導盲犬── 我的眼」微電影創作比賽,海怡寶血小學的學生成功在眾多參賽者中,奪得亞軍。

(本報專題)合共十九位來自不同年級的海怡寶血小學學生參與「導盲犬── 我的眼」微電影創作比賽,其短片內容講述:由於主角在進行一次實驗中疏忽,導致其雙目失明,後來因小天使導盲犬的出現,以及重獲工作機會,使他明白就算遇到任何挫折,身邊仍有很多天使願意作出幫助。撰寫劇本的鄭麗麗老師喜歡觀察身邊的人與事,亦熱愛拍攝短片,因此收到比賽單張後,便決定報名,希望啟發學生學會關顧身邊人。

鄭老師任教多年,對學生的性格十分熟悉,因此在寫劇本的時候,很自然便想到,哪些學生配合微電影角色中的性格特點。飾演修路工人的馮迪朗笑說:「或許是我說話大聲,比較惡,所以適合演這角色吧。」

拍攝微電影過程約四天,需要在學校的不同地點拍攝,若拍得不理想便需要重拍,其中一天劇組更約了導盲犬Rally 和失明人士到校拍攝。冼仲言及蔡倩瑩在劇中都是飾演學生,他們認為拍攝時雖與平日上課差不多,但要忍著笑和不談話,才可順利完成,這令他們很難忘。而身為主角,飾演失明人士的徐志軒因為沒有失明的經驗,所以他為了揣摩角色,便上網搜尋資料學習。鄭老師十分欣賞眾人,即使需要重拍,也從沒有表露不悅,而是充滿毅力地激勵大家,去演得更真實。

小學生進入決賽

比賽最終有八隊成功進入決賽,在決賽中,有一項評分標準是參賽者介紹作品,其中一位負責介紹的學生周言信憶起當時十分緊張, 「進入決賽的有成人和中學生,作為小學生的我們相對較輸蝕;當我看到評審的樣貌便更緊張,但也要繼續介紹。」

另一學生冼祐希在過程中擔演學生,她認為獲獎固然開心,但參賽最主要目的還是汲取經驗,到將來參加其他比賽也不會緊張。鄭老師更看到學生們在拍攝過程中的變化,「他們互相提點,即使愛玩, 亦知道要先完成拍攝才能玩樂;看到他們的成長,我很高興。」

導盲犬初體驗

雖然奪得獎項,但眾人由於碰著測驗,故在比賽單位提供的工作坊也沒有參加,因此在拍攝前對導盲犬的認識亦不多,甚至很少機會接觸狗隻。當中,只有湯芷晴的親戚飼養狗隻,她想起寵物犬會亂走,聽到開門聲便會吠;對導盲犬的認知也只是停留在性格較乖巧的層面。在片中飾演失明人士妻子的羅美鳳在拍攝前,害怕導盲犬會以為她想傷害牠, 便先搜尋資料,學習怎樣給導盲犬感覺善意。

可是,當Rally真正出現在眼前,他們卻發現牠跟寵物犬並不一樣。鄧明慧發現,導盲犬十分服從指令,「牠很有方向感,會避開障礙物,也能帶著主人抵達目的地。」意想不到的是,導盲犬連排泄也會聽從命令,拍攝當天,他們看見導盲犬排便。徐志軒笑言:「即使Rally要去大便,只要主人不在地上放膠袋,牠就不敢隨處便溺。」鄭老師提到拍攝上比較困難,因為若導盲犬做對了動作,便不能重拍,不然牠會自責。不過,雖然Rally當天有點疲倦,但牠也像個小朋友,只要主人給牠糧食,便馬上活潑起來了。

對社會上看待失明人士及導盲犬的感想

A.鄧明慧:即使是失明人士亦不用灰心,與其每天過著不開心的生活,不如樂觀面對,像拍攝當天的主人一樣,樂觀微笑。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用特別眼光看待他們,應該把他們當成普通人,因為如果他們聽到閒言閒語, 心理會有創傷。

B.羅美鳳:看到失明人士,應盡量幫助他們; 若我有空而熟悉他們想到的地方,就會帶他們去。

C.湯芷晴:我們應該感恩天主賜予我們一雙眼睛,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東西。

D.徐志軒:食肆不應拒絕導盲犬入內,牠真的很乖巧,又不影響營業;而視障人士亦要有導盲犬的協助,才能活動自如。

E.黃凱晴:老師曾教導,若拒絕導盲犬進入餐廳或其他公眾地方,便有可能犯法,因為這是歧視。我希望將來做寄養家庭,既能滿足自己喜愛動物的意慾,又能訓練導盲犬,幫助有需要的人。

生命中的天使

歸根究底,故事中最重要是傳揚「生命中的天使」這信息。談到身邊的天使,學生們都想起父母,黃凱晴說:「不要等到父親節、母親節才為父母做些甚麼,平時就應該孝順父母。」馮迪朗更想到他的妹妹,「她在我補習後,看到我累便倒杯水給我喝;見我不太開心亦會安慰我。」

鄭老師期望學生在短片中想到,面對困難時,身邊亦有很多人幫助自己;而自己小小的幫忙,也可能成為別人的天使。她在學校播放短片時,希望讓讀書成績不太強或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重拾自信,甚至互相感染,參與演出,在台上得到肯定。(妤)

齊來欣賞

請到海怡寶血小學網頁(最新消息一欄)觀看得獎微電影「生命中的天使」

http://www.pbpssh.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