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61127s

(本報專題)香港是一個多元城市,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居住。在這裡,無論你或我如何擦身而過,還是有緣相遇,總會絲絲扣人,為的可能是國家大事,又或是微不足道的東西,甚至是一杯奶茶,一個茶粿,也能引起大家共鳴,回憶香港人共同擁有的經歷。 早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於荃灣三棟屋博物館,舉行「非遺樂在夏令時」同樂日,透過多元化教育和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的認識,包括粵劇、製作茶粿、學習潮州話等攤位遊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對本報說,希望透過親身體驗本地傳統文化與表演藝術,讓更多人認識非遺。由兒童擔當「小小非遺大使」,為觀眾介紹館內資料,同時亦增添活力氣氛。鄒館長補充:「近數年,市民也開始關注非遺,因此中心設有資料室,提供書籍、調查報告予大眾參考。」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了解,不同的非遺項目吧! 

客家舞麒麟 

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是吉祥的象徵,把不潔之物驅走,以求風調雨順。當日也以舞麒麟來慶祝開幕,表演者隨鑼鼓音樂節拍,舞動麒麟頭及麒麟身,演繹麒麟的動作。


粵 劇

粵劇是以粵語表演,表演者以粵劇唱腔、造手功架,配合器樂、粵劇戲服、妝容、道具及舞台場景等演出,劇目多取材自民間傳奇、歷史或神話故事等等。當日也歡迎一家大細親身試穿粵劇造型的服飾,有家長表示,仔仔平時紮紮跳,當化裝時,立即定了下來。


手托木偶粵劇

廣東手托木偶是最古老木偶表演之一。師傅帶領參觀者往後台參觀環境,台下前方用布或木板擋著,台的高度可容許工作人員走動,方便表演者為木偶做出不同動作;木偶要高於肩,提高手,體力消耗也不少。表演者把木偶演繹栩栩如生, 動作細膩,再配合各種樂器和唱腔演出,有如真人在台上表演 。 (相片由舉辦單位提供) 


飛機欖

飛機欖是食物一種,生津止咳,下火除痰。售賣者為吸引顧客,在街上沿途叫賣,以歌唱形式吸引顧客;亦從地面準確地掟出飛機欖到顧客身處樓層,顧客亦將錢從樓上拋下到售賣者手中,作為一種表演形式。大會也派發飛機欖給大眾, 雖然以「派」代替「拋」,但大人小朋友也爭著嘗一嘗。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港式奶茶亦稱為「絲襪奶茶」,製法是將數款茶葉置於布袋漏勺中,倒入熱水,再將茶沖入另一茶壺,重複此步驟數次;再把淡奶倒進熱茶中,便成為香港人喜愛飲品之一。奶茶師傅莫佩玲一倒、一注、一拉,有著心中節奏,她說當見到白奶由杯底浮上茶面,便停止再注奶,這是經驗;味道應帶清、淳、香、濃、澀及滑。每當莫師傅拉茶倒奶,觀眾目瞪口呆,當品嘗過後,便是讚賞。

茶粿製作技藝

茶粿是由糯米粉和餡料製成的食品, 為新界鄉村小食,亦是祭祀的供品。茶粿製作師傅也邀請兒童嘗試製作。從每一步驟、分量、手勢、力度也有指導;完成後,兒童更可把茶粿帶返家中蒸煮,然後享用。

潮州話

十九世紀中葉已有潮州商人在香港從事貿易生意。今日年青的一代,能精通潮州話的卻不甚多。活動當日,可學習以潮州話說出日用品及食物的詞語, 例如茶、豬油、雞蛋、鑊等。 

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於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舉辦,有謝天地神、祭祖、燒紙錢、派平安米、表演神功戲等儀式活動。相傳目連為了救母,用盂蘭盆盛百味五果,給眾僧來行善,作為化解母親生前的罪過。以教育大眾孝敬父母,善待親人。活動也以「盂蘭盆供」為主題,把物品堆疊上去,愈多愈高便勝;寓意將更多的福報給父母。
 雖然未必每一個香港人也體驗以上活動,但書籍、電影也曾有紀錄;為何保存、如何保存,部份香港人視為維繫本土文化方法之一,將知識承傳下去。有如奶茶師傅莫佩玲說:「港式奶茶是一杯飲料,微不足道;但對香港人而言, 有香港人,才有港式奶茶。」猶如基督使人類在不同文化中領受祂偉大的愛,亦不致推倒當地原有的文化背景;因為在天主眼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也是獨有的,同樣也值得欣賞和保護。(馮)


根 據 聯 合 國 教 育 、 科 學 及 文 化 組 織 的 《 保 護 非 物 質 文 化 遺 產 公 約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動動腦 尋尋根

從下列項目中,你們知道哪些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嗎?請選出來。
 •粵語 •謎語 •鴛鴦製作技藝 •宗族口述傳說•茶樓點心製作技藝 •大王爺誕 •哭嫁歌 •月餅製作技藝 •貼揮春 •白鶴派拳術 •稻米種植技藝 •傳統曆法 •天公玉皇大帝誕 •文昌誕 •戲棚搭建技藝 •舞火龍 •盆菜•花牌紮作技藝
 (答案:以上項目皆是。) 


除以上介紹之外, 現共有四百八十個非遺項目,其中以「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的非遺項目──主保瞻禮(西貢鹽田梓聖若瑟小堂)也列入當中。鹽田梓是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傳教士成功對客家人探訪及傳教,而客家人有著自己本土文化特色,而認識天主。每年五月的首主日,村民會返回島上的天主堂,參與主保瞻禮感恩祭及慶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