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61106s

(本報專題)你認為甚麼是「香港人」?黃皮膚?黑頭髮?要講純正廣東話?當有人提起香港的少數族裔,你又會想到甚麼呢?文化水平不太高?難融入香港文化?少數族裔青年在香港生活成長, 他們是怎樣看未來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 

透過光影 分享夢想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賽馬會TREE少數族裔青少年發展中心於八月十八至二十三日,假動漫基地舉行「我眼中的未來」攝影展,展示十五位年齡介乎十二至二十五歲南亞文化背景(巴基斯坦、尼泊爾及斯里蘭卡)的少數族裔青年攝影作品,並設有南亞青年才藝工作坊, 如手繪石頭、手工杯墊等。藉著攝影展, 少數族裔青年才藝師走訪香港的街頭,用相機記錄了城市中的光影,導師也會一同參與,對攝影作品給予意見。

方子浩(Ahsan Riaz),是今次展覽的其中一位才藝師,一名十九歲的巴基斯坦裔青年,四歲來香港定居,完成小學及中學,現正就讀基礎文憑,夢想成為香港第一位南亞裔醫生,希望能跟病人用烏爾都語溝通; 但是從他的作品中,卻找不到以醫生為題材的跡象。「做不到醫生做甚麼?」「做商人。」他補充。「聽說 I F C(國際金融中心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Financial Centre)非常有名,所以我的相片都在IFC附近拍攝。」原來方子浩同時也希望將來是個出色的商人,辦公室置於國際金融中心最頂層。但是人生的路很長,要逐步逐步慢慢走才會成功, 就如他另一幅作品以樓梯比喻人生旅程,「沒有人行一步就能到達頂部,慢慢走才不容易掉下來。」從方子浩的作品中,也顯示出他的人生觀。他的作品特點在於全部人物也是半透明的,有些甚至出現「雙重影像」,代表人有兩個不同性格特質,因為他相信,只有一種性格特質在社會很難生存;亦代表著每個人都有開心和不開心的事,但無論開心與否都要珍惜。

同樣是巴基斯坦裔的十三歲少女Ariba Kausor,在港土生土長,她則喜愛以樓梯代表思考夢想的地方,拍攝樓梯就如站在樓梯上實現夢想,一步一步踏上去;但有時會發現夢想並不適合自己, 例如最初想過做麪包師傅,但發現現實條件並不允許,這時就需要像下樓梯一樣退後一步,清楚想一想 。現在Ariba最想成為一名教師,認為她的夢想就像上樓梯一樣向上爬。也許是因為Ariba中文不好,家人在她三歲時請了補習老師教授中文,成績因此慢慢改善。另一原因則是升讀初中時,沒有相熟的朋友一起升讀同一中學,而感到驚慌,「但是同學發現我的英文成績好便經常請教我, 我也慢慢開始教他們英文功課,因此也改善了人際關係。」

眼中的香港

現今的少數族裔青年從小至大生活在香港,大多希望將來繼續留於此。方子浩覺得香港很和平,法律公平、公正、一視同仁;Ariba則認為在香港能受到保障。他倆都認為香港人很樂意接受他們及幫助他們,「只有少數人因為我們的膚色才抗拒與我們做朋友。」Ariba說。

發展中心高級組織幹事方家俊(小圖) 指出,社會上難免有些人有固有想法,因為公眾大多透過新聞報導的事件才認識到少數族裔,例如打劫或打架,人們就會一竹篙認為少數族裔是好勇鬥狠和貪心;但其實少數族裔並不是想像中那樣暴戾。攝影展就是希望透過相片提供一個平台,讓公眾認識少數族裔青年的世界,而不存在著語言、膚色的問題,也不阻礙認識和溝通。

少數族裔青年能透過攝影媒介,表現現實生活中對前路的探索,同時也表達對未來的希冀。誠如此攝影展慶祝典禮開幕時主持人所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群青年有夢想都需要伯樂扶持,在港少數族裔青年,多因為語言和教育體制而被邊緣化,因此對他們作出適當的才藝培訓,有助他們獲得社會認可。這就像展覽車一樣,可任意移動, 形成不同展覽路徑,寓意少數族裔青年的前路富有多樣性,若旁人加以鼓勵,他們就有可能走出不同的人生里程。愛德是一切德行中最大的,「我們為了天主自身,愛祂在萬有之上,又為愛天主的緣故,愛人如己。」(《天主教教理》1822) 少數族裔青年和我們一樣生於斯、長於斯,你們對少數族裔的觀感有甚麼改變嗎?願包容的雨露能滋潤東方明珠, 願夢想的光芒能照亮我們的前路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