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61030s

語言是人們溝通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 我們多用口說話,卻忽略了還有一種語言是「手語」。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推行「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多年,今年有五名老師於剛過去的暑假首次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得獎者為陳藹欣老師、姜婉雯老師、謝卓衡老師、成笑凝老師和蔡碧玲老師。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2007年起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試行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即是利用口語和手語,作為雙語溝通的平台,把聾學生(下稱聾生)帶進主流學校,建立一個切合聾生需要的共融教育環境。胡艷芬校長與獲獎的陳藹欣老師和姜婉雯老師,一同向本報記者分享共融教育的經驗。 

靈魂工程師

姜婉雯老師有多年教學經驗,她表示來到這所學校,才明白甚麼是共融教育。「共融教育應該是整體看怎樣幫助聾生,而不是逼他們改變去配合制度,這點給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姜老師剛就任時,覺得自己有任教多年的豐富經驗,對教學也充滿信心。相反,卻發現自己仍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例如手語文法和利用手語跟聾生溝通,這些困難對她來說也是很大挑戰。「但是一定要學,因為老師是靈魂工程師,學手語能真正入到小朋友的心,他的人生就這樣不同了。」

除了聾生外,老師要做的還有進入健聽學生的心。所謂共融教育,當然不只是共融班的學生和任教共融班的老師才懂手語,除了老師參加手語工作坊外,也有「人人手語日」活動及「全校手語金句練習」,即使不是共融班的學生也有機會學習基本手語,共同學習,共營關愛。胡艷芬校長提到:「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一定要持著有教無類的精神,無論學生有甚麼特殊需要,我們都需要用對一般小朋友的愛心來照顧他們。」

該校每級設置一班混合聾、健學生的共融班,有二十八位老師任教,由健聽和聾人教師協助教學,每班約五、六位聾生與健聽學生一起學習。共融班教學模式除手語外,還編定了「教學十式基本功」,例如老師會把重點寫在黑板上,再配合視覺元素輔助課堂教學;數學科老師教授立體圖形時讓學生觸摸實物,強化對立體圖形的概念等等。而畢業禮上,全級畢業生以口語和手語演繹歌曲,體現聾健共融的精神。姜老師說,看到聾生畢業真的非常感動,感受到大家不分彼此,是學校一份子。此計劃亦能散播小種子給健聽學生及聾生的家長,一同參加家長手語班;聾生的家長則能用手語跟子女溝通,使關係更融洽。可見這計劃對課堂、課外活動上、以至家校關係都有裨益。

平等機會 互相學習

此計劃最令老師觸動的是學生的堅毅,另一位得獎者陳藹欣老師說:「聾生能力範圍做到的,他們一定做到一百分,字體永遠拿甲加五粒星,因為他們覺得做事就要認真做;而理解能力較弱的聾生也很願意學習,所以到六年級時也能達到基本學習水平。」除此之外,她表示聾生會用不同方法跟人溝通,他們不會害怕跟陌生人談話,也不會覺得自己說得差和咬字不準,反而勇於嘗試,對他們融入社會有很大幫助;健聽生亦努力學習手語,有些健聽學生甚至跟街上陌生的聾啞人士用手語溝通,大家互相接納及影響,這是共融計劃一個最成功的地方。

聾生亦有平等機會參與校內音樂劇、游泳隊、田徑隊等活動, 「有全聾生是舞蹈組校隊,也為學校贏得比賽,你能夠想像他們背後所花的努力有多少?」姜老師說。「當看到學生也這樣努力,你會覺得作為老師花多點力也是值得的。」聾生取得的成績當然離不開老師們辛勤的付出。

老師需要用很多時間和心機在備課上,身、心、靈也會疲累, 但陳老師認為最累的可算是在課堂上要誇大肢體動作展示給聾生看,例如「開心」和「很開心」,動作也有很大分別。除此之外, 當遇到一些困難或專有名詞的時候,便要不斷反覆練習。雖然老師們工作十分辛苦,但看到學生的成長,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學懂了手語,我們可以遠距離聊天,真是很方便,其他老師也覺得很有趣。」陳老師笑說。在運動會中,老師從司令台呼喚頒獎老師時,便可以用手語溝通,如「男仔、六年級、跑步、六十米」等,不用跑來跑去。任何時候,也可以用手語遠距離跟其他老師溝通,顯示出手語文化已融入學校。

適逢今年是最後一年推行,學校已於今年停止接受聾生的小一入學申請,但校方仍會用雙語教學模式教導在校的二十八位聾生, 直至他們畢業。而獻主會小學將會接棒推行此計劃。胡艷芬校長說:「得到這個獎也算是時機巧合,亦是一個好機會讓更多人了解這計劃在主流學校是可行的,並把這個信息帶給整個教育界。」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也是天主喜愛的孩子,聾生不喜歡被稱作聽障人士,因為他們也有一種獨特的語言與世界溝通。(妤)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由教育局舉辦,並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候選人如能整體地在四個評審範疇:專業能力; 培育學生;專業精神和對社區的承擔;及學校發展範疇皆表現卓越,可獲推薦頒發卓越教學獎。每年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主題並不同,而2015/2016的主題是課程領導、數學教育學習領域和特殊教育需要。

http://www.ate.gov.hk/tchines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