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6a_20160619s

今年適逢學校50週年,透過慶典活動,師生得以重溫建校歷史。1956年方濟會會士張尊賢神父帶領一眾小兄弟,於九龍塘模範村建築了簡陋的課室,為當時橫頭磡等木屋區的難民子弟提供教學,修會一直秉承會祖聖方濟的教導,以「微末心、兄弟情」的靈修思想配合中國優良的傳統及文化精神為平民辦學,特別照顧貧苦和弱小的學生,實踐有教無類的精神。當中雖然歷盡困難與挑戰,但在上主的眷顧中,均能一一克服,並發展至現時的鳳德村校及慈雲山校。

創校神父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他們不計較付出,盡心盡力為學生服務,以行動實踐福音「人子來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瑪竇福音》20:28)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福澤下,我們教導學生感恩之餘,亦透過在校內推展「服務學習」,把神父的「服務精神」延續下去。

經校方規劃後,共成立了十個制服及服務團隊,將全體小四至小六學生編入隊伍,在不影響整體上課節數的情況下,每週撥出一節課堂讓學生去實踐服務與學習。已成立的服務團隊有童軍、交通安全隊、紅十字會般的法定制服團體;也有公益少年團、少年警訊等的服務隊伍;及基督小先鋒、小方青等宗教團體。上述團隊由全校老師參與帶領,透過多樣化的訓練活動及服務體驗,讓學生感受服務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喜悅,豐富他們個人的學習經歷,實踐愛主愛人服務社群的精神。

每逢服務學習日的早上,同學們均穿上整齊的團隊制服,精神抖擻地進入校園,從自信滿滿的眼神中,透露出他們對參與活動的渴望與期待。

五年級的偉傑,平日都需要老師風紀們提醒注意校服整潔,就連請他綁好鞋帶也要費盡唇舌;現在的他卻穿著熨得筆直的童軍制服,腳踏光亮皮鞋參與步操中。常常欠交功課和遲到的健強,正在參與學校清潔服務,別看他平日粗心大意,但是禮堂的壁柜經他洗刷後,光潔如新。在三位社工的爭取下,我們成立了紅十字會B團,並由社工們專責帶領,成員全部都是有特殊學習及照顧需要的孩子;以往的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入選學校制服隊伍,在社工們的循循善誘下,他們亦有機會身穿制服參與訓練,外出參與活動和探訪社區,老師和學生的成長實在令人鼓舞。

一次在帶領學生參與聖文德堂的「方濟廚房」義工服務,令人印象至深。從前在家中鮮有做家務的同學,可以為來吃晚飯的長者洗菜、盛飯和抹餐桌等,真是難得的機會,是次服務令他們樂在其中,並學懂幸福來之不易,深深感受到父母家人對自己的愛,學會感恩。活動中,同學與老人家傾談,並受到長者們的讚賞,大大鼓舞了同學,爭相報名參與下次服務。

「服務學習」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讓學生透過參與社會服務而從中學習及成長,一方面提升學生個人素質,更提升其公民責任感。經過一年的推行,學生無論在自理能力、紀律訓練及參與服務,都有顯著的進步;作為天主教學校,我們更肩負傳播天主福音的使命,學生透過參與服務,學習天主的教導,樂於助人及關懷弱小,並能實踐福音精神,以慈悲的天主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度日處世,像聖父一樣慈悲滿懷。

但願我們以「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的聖訓,走我們當行的路。

作者為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