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12a_20160605s

那天是周末,為了聽「晨光初照成印象

——莫奈與印象派」這場演講,我氣吁吁的趕到香港文化博物館。

跑上一樓的劇院,剛好是三時。大門早已關上,原來座位已滿。不得其門而入的,可以站在劇院外看轉播,劇院外的兩張長椅亦坐滿人,可見向隅者眾。

盯著電視機小小的熒屏,站著聽演講,過了大半個小時,便腿酸腰痛,我實在撐不去,只得忍痛放棄,先看展覽去。踏進展覽館內,擠滿了人,是意料中事,大多數人都在拍照,四處鬧哄哄的,周圍人影晃動,空氣混濁,我嚇得落荒而逃,溜到展覽館五去。

為配合展覽,此館已化作莫奈(Claude Monte, 1840-1926)在吉維尼(Giverny)的家園。甫進門,就是花園,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橋,然後是飯廳、起居室、畫室。這個教育專區的構思甚好,讓觀眾欣賞完莫奈的真跡後,能較全面地認識莫奈的生平、日常生活及其藝術創作的關係。最有趣的,莫過於「360°樂塗天地」——全方位的創作空間,可讓參觀者隨意在這間畫屋內任何一個角落,發揮創意,自由作畫。當天所見,大多是小朋友在揮動畫筆,塗塗抹抹,繪出自己的天地來。

莫奈是法國著名的畫家,也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印象」一詞就來自他的名作《印象.日出》。這幅畫在1874年公開展出後,便引發了許多討論,現收藏在巴黎瑪摩丹美術館。

遙想當年,住在法國巴黎,看莫奈的畫作可真不少。從「奧西」博物館,走到「橘園」博物館,再走到「瑪摩丹」美術館......不同的博物館,藏品自然不同,亦有不同的情韻。

我喜歡莫奈的畫,尤其是他的《睡蓮》系列。第一次走進橘園,真有驚艷之感,每一幅《睡蓮》作品都大得驚人,也美得驚人。據說莫奈在晚年時,夢想要把睡蓮畫滿整個房間,為了協助畫家實現夢想,橘園將內部改裝以配合他作畫,直到去世前,莫奈一直都在埋首創作。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吉維尼,那是莫奈在1883年後定居的地方。莫奈是畫家,也精於園藝,他親自打造心目中的理想花園,在園中遍植花草,在水池上搭建日式拱橋,種滿睡蓮。日復一日,在花園中注視水面倒影、陽光反射與輕風吹拂的千姿百態,「突然間,我在池塘中發現了如夢似幻的美景,我拿起我的調色盤,自此之後,我再也沒辦法去畫別的東西了。」他如是說。

池上的日本橋、依依的垂柳、園中盛放的鳶尾花、迎風搖曳的紫藤花,成為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元素,也使莫奈花園成為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