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3_20160117s

圖畫書因為有豐富的圖像,立刻吸引讀者關注的目光,被認為是一種視覺藝術;朗讀圖畫書的文字,帶來聲韻營造的動態感受,所以圖畫書也是聽覺的藝術,結合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效果 —— 圖畫書因而擁有神奇的魔力,能將平面創作的故事,幻化成為一個立體鮮明的世界。

人體百分之七十的感官接收器集中在眼部,我們主要也是透過眼睛觀看世界,才能評鑑和了解那些接收到的多采多姿訊息,甚至發展為抽象的思考。因此,我們經常稱眼睛為「靈魂之窗」。但是如果有一天,這扇窗子關上了,我們還能有其他的路徑來領受世界的美好嗎? 

由紐西蘭的兒童文學作家瑪格麗特瑪希撰文,插畫大師蓋文畢夏普繪圖的《霧中的腳步》(聯經),描述一個雙眼看不見的女孩安西雅如何在濃霧瀰漫的壞天氣中,憑藉她敏銳的感官指引,帶著兄弟姊妹平安順利返家的故事。通常人們都會認為有視覺障礙的人是弱勢者,需要依賴他人的扶助,但在這則美麗的故事裡,卻讓讀者有了新的認識。

當其他人平日仰賴的視覺不再管用,安西雅用甚麼來為大家導航?她能聽見樹對彼此輕聲的說著秘密,海浪的聲音就像是白晝緩慢的心跳聲,還有小溪嘩啦嘩啦地翻滾著;她聞到海水的鹹味和海草的氣味,鄰居晚餐和烘培店的香味,薰衣草的樹籬和玫瑰的芬芳,溫度、濕氣、風向⋯⋯安西雅打開全部知覺的雷達,收集來自環境所有的回響,她說:「視覺只是其中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

伴隨著我們賴以維生的呼吸吐納,嗅覺幾乎與我們如影隨形,深藏著歲月累積的記憶;通過味蕾的傳達,味覺混揉了複雜多樣的情緒;觸覺則像一個傳送密碼的使者, 不斷回饋環境的訊息;我們也仰賴聲音表達自己,和周遭的世界進行溝通。但當我們對既有的能力習以為常,漸漸忘記了生物的本能,再加上不斷的被文明馴服,往往藉由更強烈的聲光刺激,才可以提醒我們其實擁有如此珍貴多樣的知覺。

比利時圖畫書創作者安艾柏自寫自畫的《風是什麼顏色?》(遠流)是一本奇妙的書。作者如詩的命題,猶如帶著讀者進行一場思考的實驗。她運用打凸、壓印、上光、蠟印、鏤空、挖洞等等設計技巧,精心安排圖畫的色彩、線條和筆觸,在在都為了引導讀者打開五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進行一場身心靈的漫遊。

從撫觸隱身在封面中的小巨人開始,我們已經發現這本書的材質、紋理多麼不同,隨著翻頁的動作,故事也跟著小巨人前行的腳步展開,風真的有顏色嗎?每個上場的角色都從自己的位置來體察風,賦予風特別的定義,因此風有了陽光的溫度、時間的的色彩、布料的觸感、水果的香甜,我們不也是如此嗎?我們認識的世界,就是己身所有感官經驗的總和。

小巨人最終由書中走出,邁向更廣闊的天地,繼續知覺探索的旅程。當我們閱讀一本書,也都是一次獨一無二的冒險。圖畫書的文圖生動的模擬這個世界的萬象,幫助讀者猶如身歷其境, 文圖交織的故事啟動讀者深層的感受和情緒, 只要我們願意探索,除了五種感官之外,還有更多潛伏的官能存在生命中。

聖修伯里在他的作品《小王子》中說: 「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對自己、對世界,我們還有太多未知的事物有待學習,雖然心理、生理、文化⋯⋯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劃下隱藏的界線,阻擋我們邁過障礙,但只要願意用「心」貼近真實世界,就可以有機會跳脫「盲人摸象」的自我中心盲點,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生命不同的價值。多元閱讀是我們打破成見、跨越邊界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