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51115s

⋯ ⋯歡樂時, 我們要感恩; 跌倒時,我們更要勇敢地站起來,昂首闊步繪出屬於自己的地平線⋯⋯ 

(本報專題)去年十月,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張作芳校長邀請「再生勇士」楊小芳到校,由小芳親自與學生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小芳九歲時因意外觸及高壓電,引致她失去雙臂;然而,她沒有放棄自己,反而積極地面對人生。」

傷健運動員兼展能藝術家楊小芳是傷殘亞運會的游泳選手,也曾擔當失明人士的領跑員;小芳過去以足代手,繪畫出多幅水墨畫作,曾到加拿大開畫展,並成功入讀香港藝術學院。2011及2013年,她分別獲選為「十大感動香港人物」和「香港精神大使」。

「小芳逆境自強,她的生命事跡能影響學生珍惜生命, 加強抗逆力。」張校長引述小芳說的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小芳個性堅毅,願意接納別人的幫助後懂得感恩, 正好是同學們的榜樣。」因著小芳的生命故事感動人心,引發張校長製作教材套的理念,《我是逆境小勇士教材套》(簡稱「教材套」)由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共同製作。製作團隊於本年五月編寫教材, 九月進行試教,剛於十月十七日在聖方濟愛德小學舉行發佈會及教師培訓工作坊。當天教育局吳克儉局長亦有到場支持。

教材套帶出小芳的故事,對象為小四至小六學生,課程內容以十節課圍繞活動的目標:鼓勵同學把逆境轉化為挑戰——成為「逆境小勇士」。教材套分為兩部分,首部分讓同學認識自己,學習克服困難。第二部分學習在逆境中求助, 以及多角度思考等。目前已有104間小學、5間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參加使用教材套。

有份負責編寫教材套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羅俊怡老師說:「同學從活動中發掘優點,當看到缺點時,學習接受自己的局限」。她舉例說,學生要在指定距離拾起竹蜻蜓,需要請求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任務,過程中展現團隊精神。

製作團隊分享時表示,教材套帶出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生命」與「家庭」的意義。另一位參與製作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陳麗妹老師指出,同學親身感受不同處境,例如以腳繪畫去想像自己失去雙手,學生完成作品後再看到小芳的畫作時也感佩服。同校的張慧儀老師表示她觀察到自信心較弱的同學,在互相鼓勵下願意嘗試,並從中建立彼此的友誼。該校梁綺媚校長在教材套寫下分享文章,她期望能有系統地幫助學生認識、欣賞及裝備自己面對人生磨練。

 

為教材套提供專業諮詢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心理學家李嘉汶表示:藉此可加強學生正向心理學的元素,包括發掘個人的強弱項、正向信念,以及感恩的心,「從中讓學生有能力選擇成為樂觀正面的人」。教材套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參與設計,由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協辦,香港百俊獅子會贊助。本學年推出後,明年初將舉行閉幕活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