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1_20130929

(本報專訪)翻開舊日記本,梓晴找到一篇未完成的日記,內容是她在內地生活的片段。梓晴在廣州長大,小時候在廣州鄉郊的故鄉隨奶奶生活,小學時她搬到市區居住,去年和父母來港定居。她於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參賽作品,紀錄自己適應過程中的感受,延續了這篇未完成的日記。

成長路上 情繫繁星

星星是梓晴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和奶奶住在平房裡, 那裡沒有高樓,可以躺在屋前的大草地看星」,她回想兒時的無憂無慮,「總覺得家鄉的星星特別親切,那片星空跟梵高畫的《星夜》一樣美麗。」她形容小鄉鎮有種純樸的味道,「我們在秋天放風箏,那裡還有很多蝴蝶和小昆蟲。」

父母在城市工作,因此梓晴小四時搬到市區;去年更舉家遷至香港生活。來到香港這個大城市,高樓大廈多,燈更多,於是星星的光芒被比下去。「香港好像不需要星星,人們也沒有停下來看星星的時間, 他們似乎不會停下腳步去看沿途風光。」

「剛來到香港時,學校已經開課了,好不容易才找到學位。」初來到香港,梓晴感到孤單, 還要不停摸索和適應這個新環境。一天,她在學校的圖書館看見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海報。於是,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來參賽,在初中組摘下桂冠。她表示結果令她十分驚喜,「這次得獎是對我文字的一個認同,令我更有信心,更加堅定。」 

電影閱讀 提升創作

梓晴從小養成寫作的習慣,小時候每天都寫日記。長大後雖然她再沒有每天寫作,但也會寫一些隨筆,紀錄生活感受,「聽了新歌、看了新電影,有感受的話我便會記下來。」

她很愛看書,看的書風格不一,不揀擇作者,「我會看郭敬明感性的作品,也會看韓寒鋒利的文字。」她也愛看電影,每週必定要看上一齣,而且每次看電影後,她都急不及待記下後感。「電影豐富了我,對我影響很大;因為電影,我經常以第一人稱寫作。」

近來給梓晴衝擊較大的,是第五十八屆柏林電影節獲水晶熊獎的《吾愛無悔》(The Black Balloon)。片中男主角與其患自閉症的智障哥哥之間的關係,為梓晴留下深刻印象,「哥哥為男主角帶來很多麻煩,但他並沒有放棄哥哥;他讓我想起奶奶,我小時候未能自理時,也定給她帶來很多麻煩。」她補充,「但因為有親情,所以有很大的包容。」

升讀中四,梓晴相信學業會更加忙碌,「但我仍希望能抽空寫作。」她展望將來,期望畢業後能從事寫作或創作工作。「夜空中唯獨漂亮的星星能散發光芒,我相信它們會指引我的方向。」(澄) 

星星訴心聲

 

 

神秘的星空自古以來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它是神話故事的主角,也是科學家探索的目標。天主教南華中學四年級生薛梓晴憑作品《這裡的天空沒有星》,於2013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中奪得初中組冠軍。訪談中,她與我們分享星星情,創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