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_20151206s
路上風景
2015.12.05
播下福音的種子
離開長崎縣後,我們來到了平戶市。從室町時代開始,這個小漁村,就開始與外國往來貿易。平戶既是歷史的城市,也是國際城市;平戶的歷史,也就是國際交流的歷史。 聖方濟各.沙勿略於1550年抵達平戶, 在封建領主松浦隆信的許可下,曾三度來到平戶,進行傳教活動,使一百名當地人成為天主教徒。他留在這裡的時間雖短,但到了1570年,平戶的天主教徒已多達5000人,天主教堂亦有十四座之多。1614年,德川家康進一步發布禁教令, 下令拆毀日本各地的天主堂,此地也不例外。 1873年,天主教解禁後,日本各地都重新修建教堂,長崎縣的教堂最多,而平戶市內的教堂修築得特別精緻、美麗。 「聖方濟.沙勿略紀念教會」(St. Francis Xavier Memorial Church)位於平戶市鏡川町的小山丘上,我們沿著石階,拾級而上。眼前出現的歌德式教堂,充滿中世紀的歐洲風味,以青綠色與白色為基調的建築,在藍天的映照下,真的很美!  說起這所教堂的歷史,可謂有血有淚。教堂的前身,是建於1910年天主教平戶教會,那是一座只有兩層高的木建築。1916年,由於天主教徒愈來愈多,興建教堂是當前急務,信徒開始籌劃興建新的教堂,至1930年才開始正式動工,他們同心協力,動員大人、小孩,單靠人手將建築材料從港口,沿著傾斜的石路,搬運至山丘上,這條路被稱為「十字架之路」。1931年,教堂落成之日,信眾都喜極而泣。 1971年,教堂旁設立了沙勿略紀念像,教堂亦改名為「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教會」。 沙勿略在平戶,播下福音的種子。同時,他也發現日本人非常重視中國文化,於是決心到中國去傳播福音。1552年,他抵達澳門西南方的上川島。不過,當時明朝海禁甚嚴,他未及能進入大陸便染上瘧疾。同年十二月,他孤獨地死在島上,始終未能完成進入中國傳教的心願。 三十年後,利瑪竇才成功將天主教傳入中國,代他完成心願。耶穌會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主教座堂,就命名為「聖方濟各沙勿略堂」,藉以紀念這位聖人。
kjy12a_20151129s
路上風景
2015.11.28
長崎的殉教者
十一月初,我們到九州旅行去。長崎,正是此行參觀的重點城市。 說起長崎,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9日,美國在此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彈,導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事實上,這個城市的歷史很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對外關係密切的港口,也是天主教早期在日本傳播的中心, 有許多教堂、神學院,以及孤兒院。 1549年8月,耶穌會士聖方濟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從馬六甲抵達日本九州的鹿兒島,在日本西南部展開傳教活動,成為第一位踏上日本國土的天主教傳教士。他留在日本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但其他傳教士仍在繼續傳教。自此之後,不到一世紀,日本的信徒已多達六十多萬人。 157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1580年,封建領主大村純忠把長崎捐給耶穌會;可是,到了1587年,豐臣秀吉突然頒下驅逐傳教士的命令,並收回長崎。十年後,豐臣秀吉又下令在長崎處決了二十六位外國和本地的天主教徒。至1862年,這二十六位殉教者被追封為聖人。 抵達長崎,已是黃昏,晚飯後,我們便向「二十六聖人紀念館」進發。紀念館建於1962年,矗立在長崎市西坂的山丘上,剛好就在我們下塌的酒店附近。 沿著斜坡路,我們一行數人,走到紀念館,出現眼前的是一塊偌大的石壁,那就是紀念碑,壁上鑄有十字型的銅版,版上二十六位聖人的塑像一字排開,神情莊嚴肅穆,碑上刻有聖人的姓名。紀念碑背後即為紀念館,可惜我們來得太晚,紀念館的大門已緊緊關上,大家只能在碑後徘徊,默默懷緬當年為信仰捐軀的殉道者。紀念館由建築名家今井兼次設計,毗鄰的聖堂,設計者亦同屬一人,聖堂上有高聳的雙塔,外牆飾以花磚,頗具西班牙風味,已成了長崎的著名地標。 在澳門路環,有一座小小的聖方濟各天主堂,曾安放過聖方濟各手骸聖髑,現已送往聖若瑟修院收藏;而長崎殉教者的遺骨,亦曾存放於此, 已於1995年被送返故鄉,安放在長崎的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