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_20160228s
路上風景
2016.02.27
吹不盡的蒲公英
每天早上,我總愛步出這幢海邊的樓房, 散步去。通往海濱長廊,是一段彎彎的小徑, 地上滿鋪著水泥磚塊,在密密的磚塊中,卻劃出了幾個方框,框內有泥土,也種植了樹。 早一陣子,走在小徑上,幾株不知名的樹,在風中搖曳著。偶爾低頭,就在一株瘦瘦弱弱的小樹旁邊,看見幾顆白色的絨球,非常奪目——久違了的蒲公英!  想不到,在這方貧瘠的泥土中,竟發現了蒲公英的蹤影。 猶記得,小時候的我,住在新界,經常看見蒲公英。鄉間的孩子,總愛摘下圓圓的白絨球,放到唇邊,向前一吹,蒲絨飄起,如同飛絮,好看極了。 憶起吳凡的版畫《蒲公英》,畫面只有一個吹蒲公英的鄉村小女孩。她跪坐地上,身邊一個草籃、一把鐮刀,右手持著蒲公英的白絨球,左手微微舉起,身子向前微傾,嘟起嘴巴,鼓起紅紅的臉頰,吹向絨球,一朵朵小白傘,悠悠向上揚起,詩意盎然。 周杰倫有一首歌,就喚作《蒲公英的約定》——  「小學籬芭旁的蒲公英,是記憶裡有味道的風景......」 你聽過沒有?  冰心在《寄小讀者》通訊十七中,也寫過蒲公英:「我早起遊山,忽然在積雪中、看見了七八朵大開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裡—— 真不知這平凡的草卉,竟與梅菊一樣的耐寒」 蒲公英不只耐寒,而且生命力極為頑強。 蒲公英的花為亮黃色,開花後,果實會結出白色絨球,小小的種子隨風飄揚,散落在地上任何角落,都能處處開花,孕育新的一代, 讓生命循環不息。 蒲公英貌若平凡,其實絕不平凡,整株蒲公英都可以為人類作出貢獻,可作食物或藥用。據資料介紹,蒲公英的花可以釀酒;葉子亦含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蒲公英的嫩葉,可炒熟來吃,也可涼拌、燒湯,甚至可以拌肉作餃子餡。此外,蒲公英也可入中藥,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長處,一人有一人的價值。」冰心說的對極了!
kjy12a_20160221s
路上風景
2016.02.20
我看電影《小王子》
自去年十一月底開始,小王子的蹤影好像無處不在,「小王子漆油」的廣告不時出現,還有「小王子展覽」⋯⋯原來是配合動畫電影《小王子》在香港上映的宣傳攻勢。 除了《紅樓夢》,《小王子》是我重看次數最多的一本書。《小王子》看似是童話,其實意蘊深長,對人生和人性作出了深刻的描畫。正如小王子在地球遇上狐狸,狐狸對他說的那句話:「只有心靈才能洞悉一切,肉眼並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可說是本書點睛之筆。 《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是法國貴族作家,也是詩人、飛行員。他在書中的獻辭說:「我願把這本書獻給那些曾經作過孩子的大人。」所以這個故事是獻給每一個人的。 不少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後,都令人不忍卒睹,所以一直不敢去看電影《小王子》。最近, 還是忍不住跑去看了,看的是法語版。 電影的上半場倒還可以。單親家庭的小女孩跟隨媽媽,在灰濛濛的都市森林中生活。為了進入名校就讀,她們搬到郊外居住,隔壁是一幢風格奇特、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舊房子,住著一位古怪的老頭兒,他年輕時是一名飛行員,曾被迫降落沙漠。老頭的後院充滿歡樂,跟女孩冷冰冰的家截然不同,那裡有花朵、青草、樹木;也有蝴蝶、昆蟲、鳥兒;還有一架永遠待修的飛機,一部仰望星空的望遠鏡。日間有微風、陽光;晚上有月亮、星星,樂聲飄飄,處處可聞。老人家給小女孩講述了小王子的故事,令她神馳心往 ⋯⋯  就這樣,他倆建立了一段深厚的友誼。 電影呈現了成人世界的冷酷,現實生活的無情,把小王子的故事穿插其間,虛實結合得很好, 畫風也不錯。可是,到了下半場,情節愈來愈失控,最受不了的就是片中小王子竟然長大了,變成「王子先生」,在大廈的天臺掃煙囪 …… 更糟糕的就是接近結尾的部份,女孩駕著老頭的破飛機,帶著狐狸,載著王子先生,飛回B612星球,尋找他深愛的玫瑰。揭開玻璃罩子的那一刻,玫瑰枯萎了,看著花瓣片片飄零凋落, 真教人吃不消。 想起了原著中狐狸對小王子所說的 ──「是你對你的玫瑰所付出的時間,才使你的玫瑰變得重要」。淚,便禁不住流下來。
kjy12a_20160131s
路上風景
2016.01.30
紀念鄭和下西洋 ── 三寶瓏的三保廟
繼雅加達之後,來到海拔二千米的廸恩高原。那天早上,我們欣賞了寧靜澄明的五彩湖, 參觀了最古老的印度教遺跡──阿朱那寺之後, 因時間緊迫,便決定不去卡瓦火山口。午飯後, 隨即坐車趕往三寶瓏。 抵達這座華僑眾多的古城,已是晚上六時。老遠跑到這裡來,就是為了追尋鄭和的遺跡,想去看看三保廟。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掀開了「七下西洋」的序幕。當時的船隊有寶船六十二艘,滿載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金銀、銅錢等珍貴物品,從劉家港出發, 經福建、廣東,到達占城、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等地。 鄭和本姓馬,生於雲南昆陽,是回族人。他是個伊斯蘭教徒,但同時信仰佛教。明史專家吳晗先生指出,由於西洋諸國,大多以伊斯蘭教和佛教為主要的宗教信仰,成祖選派鄭和率眾前往,「可以減少隔閡,辦好事」。 鄭和首次下西洋,便踏上了中爪哇北端的三寶瓏。他帶領的船隊,曾兩次停泊於此。那時候,此處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鄭和,便將這地命名為三寶瓏。 據說, 當年的鄭和曾在一個石洞內「修道」,鄭和小名「三寶」,故後人稱之為「三寶洞」。 「寶」與「保」諧音,人們希望鄭和保佑自己平安,久而久之,就喚作「三保洞」。2005 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年,一座嶄新的三保廟,就在「三保洞」的原址上建成。 車抵廟前,天色已晚,我們匆匆走進廟內參觀。此廟佔地甚廣,鄭和的雕像矗立一側,非常觸目,還有幾座宏偉的建築,既有中國式,亦具爪哇風格。「三保洞大殿」位於廟的南面,供奉著鄭和像,殿後有一組的浮雕壁畫,展現鄭和在不同時期的航海活動,長達數十米,壁畫背後是「三保洞」,洞前有一口三寶井,傳說鄭和曾在此鑿泉取水,供士兵飲用。再往南是鐵錨廟,用作祭祀犧牲的船員,存放著船隊使用的鐵錨。最南端是福興廟,內藏鄭和用過的關刀。 除了外來的訪客,廟內還有不少當地的華僑,手持香燭,向鄭和像膜拜。想不到,時至今日,在南洋這個遙遠的角落,還保存著紀念鄭和的廟宇,而且香火鼎盛,表達了世世代代的華僑對這位航海先驅的敬意和懷念。  
kjy12a_20160124s
路上風景
2016.01.23
雅加達.大教堂.清真寺(下)
聖母升天主教座堂位於獨立廣場附近,從遠處觀看,觸目的是教堂那高聳的純白尖頂。走近後,吸引我的,是正門上精細的聖母雕像,還有炫目的彩色玻璃。進入教堂內,抬頭就會看到了拱形木質天花板,如同其他教堂一樣,四周的壁上繪有「苦路」的壁畫,刻畫耶穌受難的過程。教堂內有三座祭壇,正中的一座,精雕細縷,據說來自十九世紀的荷蘭,在1956年安放於此。管風琴安放在教堂的南側,講壇則置於中庭右側,設計精美,有貝殼形的上蓋,瑰麗華美,裝飾之餘, 據說還可作擴音之用。 歐洲的新哥德式教堂,大多是用石砌的建築, 但這座教堂卻採用厚重的紅磚建成,再抹上一層仿似石壁的灰泥,從外面看起來,好像是用石頭砌成一樣。至於漂亮的尖塔,則選用了鋼為主要物料, 使尖頂不易受到地震破壞。 正值黃昏時份,我們端坐在教堂內,四周非常寧靜,忽然起了一聲鳥叫,竟有幾隻小鳥飛進來, 在鳥影中,一抹斜暉剛好映照在講壇上⋯⋯美得教人屏息。 在這座古老的大教堂對面,就是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Istiqlal Mosque)。"Istiqlal”在阿拉伯語中是「獨立」的意思,政府興建清真寺,正是為了慶祝印尼的獨立。清真寺於1978年啟用,可同時容納十二萬人祈禱,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其建築師弗雷德里克.西拉班卻是一名基督教徒。 大清真寺與大教堂如此接近,並不是巧合。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選擇此地建造清真寺,是為了象徵其民族哲學 ── 求同存異(unity in diversity),期望所有宗教能和平、和諧地共存。 直到今天,大教堂與大清真寺仍繼續合作, 特別是在宗教節日使用的停車場。在復活節和聖誕節午夜彌撒期間,清真寺的停車場由大教堂的會眾使用,反之亦然,在開齋節祈禱期間,大清真寺的停車場可延伸到大教堂的停車場。 民族交融並存、宗教和諧共處,不正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企盼嗎?  想不到,竟然在雅加達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