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a_20160403s
路上風景
2016.04.02
點破銀花玉雪香
家在沙田,偶爾會到沙田第一城去,或購物、或訪友。 在第一城商場外的路旁,植有兩棵紫玉蘭樹, 通常在二、三月間,就會看到盛開的花兒。紫玉蘭是中國特有植物,大多生長在山坡林緣,如今竟長在城中的「水泥森林」內,也是異數。 紫玉蘭別名「辛夷」,早在戰國時代,在屈原的作品中,對辛夷已有描述,《九歌》有「辛夷楣兮藥房」之句,意思是「以辛夷裝飾門楣、白芷修飾臥房」;在《九章》中亦曾提及「露申辛夷」, 露申是香木,而辛夷就是香草。 中國人栽種紫玉蘭,歷史相當悠久,其樹皮、葉、花蕾都有藥用價值。花蕾入藥,就稱為「辛夷」,是珍貴的中藥材,具有降壓、鎮痛、殺菌等功效,可治頭痛、鼻炎、肺炎等病,《神農本草經》將之列為上品藥材。 二月下旬,因事又到第一城去,順道一訪紫玉蘭。遠遠看去,紫玉蘭樹形婀娜,枝葉繁茂,尚未開花。走近細看,枝頭已長滿花蕾,狀若毛筆頭,尖直挺秀,難怪紫玉蘭又有「木筆」的別名。 辛夷又名「春望」。韓愈在《感春》一詩中云:「辛夷高花最先開」,可見此花對氣溫的變化異常敏感。至三月中旬,往第一城探望朋友,只見紫玉蘭已綻放枝頭,紫苞紅焰,真箇是「辛夷花房忽全開」!  走到友人的住所,在她家樓下的小花圃內,竟發現了一株白玉蘭,花形與紫玉蘭相似,只是顏色不同。 白玉蘭又名木蘭,潔白如玉,素淡清雅,芳香馥郁。明代著名的畫家、詩人沈周有《題玉蘭》一詩:「翠條多力引風長,點破銀花玉雪香。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讚美白玉蘭風姿清麗、氣質淡雅。 白玉蘭除可供觀賞外,亦具實用價值。它抗煙吸塵的功能很強,可淨化我們的環境,同時,它的花瓣可薰茶,也可用來提取香精,種子亦可作榨油之用。 大家都知道,洋紫荊是香港的區花。 那麼,上海市的市花是甚麼?答案原來就是白玉蘭,大抵是因為白玉蘭開花時朵朵向上,象徵奮發向上的精神吧。
kjy12a_20160320s
路上風景
2016.03.19
淡淡的三月天
  淡淡的三月天 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杜鵑花開在小溪畔 多美麗啊 像村家的小姑娘 像村家的小姑娘……   中學時代,《杜鵑花》是我們經常唱的一首歌。 唸大學時,踏進三月,紫紅的、粉紅的、雪白的,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在中大的校園到處可見。 位於九龍塘窩打老道的瑪利諾修院學校,校前的斜坡上,也植滿杜鵑花。每次乘車經過,都有驚豔之感。 如今,每逢三月,看見盛放的杜鵑花,這首悅耳動聽的歌曲,仍不時在耳畔響起! 《杜鵑花》寫於1940年,是廣東作曲家黃友棣在抗戰期間所作的名曲,歌詞原是中山大學哲學系四年級學生方健鵬(筆名方蕪軍)所寫的一首詩。詩寫得純樸真摯,於是黃友棣為之譜曲,寫成一首頗具民謠風味的抒情歌,其後由藝專音樂科的學生以無伴奏合唱的方式演唱,豈料觀眾反應熱烈,他也因此而名噪一時。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不少年輕人要走上戰場,保家衛國、奮勇殺敵。歌詞描述後方的一位小姑娘,她惦念著在前方作戰的情郎,盼望他能凱旋歸來。   今年 村家小姑娘 走向小溪畔 杜鵑花謝了又開啊 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 遙向著烽火的天邊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 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 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國難當前,這首歌正道出了無數老百姓的心聲,所以傳唱不絕。 中國的杜鵑花,至少已有千多年歷史,大多在春季開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相傳古有杜鵑鳥,日夜哀鳴咯血,染紅遍山的花朵,因此而得名。據說唐代詩人白居易對此花情有獨鍾,除了寫詩頌讚,還親自栽種杜鵑花。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在杭州時,亦寫下了《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一詩,可見他亦愛此花。 除了文人雅士,一般中國人都喜愛杜鵑花。明代萬曆年間的名士高濂,在《草花譜》云:「映山紅若生滿山頂,其年豐穩,人競採之。」人們認為杜鵑花繁茂豔麗,寓意豐盛安穩,尤其是紅彤彤的杜鵑花,更具「繁榮吉祥」的象徵。  
kjy12a_20160313s
路上風景
2016.03.12
放風箏
前幾天,偷得浮生半日閒,我們沿著海濱長廊,走到泥涌去。開始的一段路,景色不錯,近處是碧湛湛的海;遠眺就是青鬱鬱的山。 將到泥涌時,走進一條幽靜的小路,路旁遍植高高的大樹,抬頭一看,好幾棵樹的枝椏上,不約而同地,都掛著斷了線的風箏,而且是紅色的,與綠葉互相映襯,顯得異常觸目。 眼前的風箏,教我想起多年前,曾陪同朋友,還有她的孩子,到泥涌放風箏。孩子總愛比賽,看誰的風箏飛得高,飛得遠。 香港可以放風箏的地方,並不多。我也曾與學生,到大澳門放風箏去。放風箏時,人在地上徐徐奔跑,讓風箏慢慢昇起,看著牽在手中的風箏隨著風,在雲間翱翔,那種感覺,就像自己御風而行一樣,無拘無束、逍遙自在⋯⋯ 人和風箏,與天地連成一線,那是一道亮麗的人間風景。 相傳風箏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墨子以木板製成風箏,稱為「木鳶」。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大家都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除了寫小說,他也很喜歡紮作風箏,還寫了一本《南鷂北鳶考工志》,以歌訣的形式,講解各類風箏的製作方法,書中圖文並茂,還有色彩,非常好看。曹雪芹通過這本書,將自己紮作風箏的手藝傾囊相授,原來是為了幫助窮困殘疾的朋友,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可自食其力。 魯迅有一篇散文《風箏》,道出一件兒時往事,他不愛放風箏,而且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因而拆毀了弟弟正在製作的風箏。後來,年紀大了,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為此,他感到內疚和自責⋯⋯ 日本有一個叫西林毅的風箏迷,收藏了兩千多只風箏。他曾說過:「愛玩風箏的孩子,會更健康活潑;放風箏的孩子,最能溝通心靈。」你同意嗎?  
kjy12a_20160306s
路上風景
2016.03.05
春暖花開的時候
踏進二月,除了農曆年初開首那幾天,天氣比較和暖之外,其他的日子,大多是陰陰冷冷的。 家居沙田,附近就是城門河,河畔是一個小公園。 小公園入口處,每年冬春之際,都開滿橙紅色的爆仗花,花串狀如爆竹,從綠葉間爆發開來,非常應節。可惜,今年春節期間,深綠色的葉子攀爬架上,不見爆仗花串,只見零星的花兒,點綴其中,好不可憐。這種季節分明的滕蔓植物,性喜溫暖濕潤,看來敵不過寒冷天氣的折磨,只得躲起來,將開花時節推遲。 元宵早過了,二月幾乎已走到盡頭,昨天又走過小公園,赫然發現,橙紅茂密的爆仗花已悄悄爬滿綠葉叢中,累累成串地,懸垂門上,灰暗冰冷的鐵架,亦已化身為亮麗門牆。 很久沒到公園,此日天氣怡人,於是就沿著曲折的小徑,走進公園散散步,看看花、看看樹,也是賞心樂事。 園中種有不少高大的喬木,如榕樹、樟樹、白千層、洋紫荊,還有低矮的灌木林,以及不知名的雜草叢生著。 漫步其間,見園子的中央地段,栽種了一叢叢的茶花——嫩白的、粉紅的、豔紅的,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肆意盛開,有的凋零掉落...... 茶花古名海石榴,又名山茶花。茶花在中國已有千多年的歷史,至公元七世紀才傳到日本,日語稱作「椿」。自宋代開始,栽種茶花的風氣盛行,陸游亦有詩云:「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枝紅。」不怕風吹雨打,可見其生命力之強勁。 走到公園的另一出口,只見一簇簇的簕杜鵑,在鐵門架上招搖綻放。 簕杜鵑原產於中南美洲,種類很多,其花細小,生長在色彩鮮豔的花苞之中,花苞薄如紙片,所以亦有「紙花」之稱。與爆仗花一樣,簕杜鵑性喜溫潤的氣候,並不耐寒,在溫暖的地區,可長年開花。 也許是天氣太冷之故,前一陣子走過,簕杜鵑的枯枝仍在寒風中瑟縮飄搖,跟眼前的景象,迥然不同。 果真已到了春暖花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