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a-20131020
icon54
花生老師
2013.10.20
視覺日記
    數年前,我辦了一個視藝科課後興趣 小組,其中一項活動,是要求同學每天畫 一幅畫,把一天最深印象的情景和感受畫 出來,這是以眼、以手、以心靈製作的 「視覺日記」。每逢週五放學,我們便聚 在一起,分享大家一週的經歷。 「視覺日記」以圖像為主,文字為 輔,甚至可以沒有文字。我相信畫要畫得 好,最重要就是多畫。平日,學生大多專 注畫自己喜歡的事物,題材較狹窄。藝術 與生活密不可分,「視覺日記」正好訓練 同學用畫面描繪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片段。 正如阿哲在三月五日畫了這件事,她 畫了一片綠色的天空,並在旁邊加了描 述:上英文課的時候,天空突然變成綠 色,同學說這是極光,阿哲只覺得是自然 現象。我看後心生懷疑:那天天氣確是不 好,空氣又差,但是天空怎麼會變成綠色 的呢?會不會是同學太過誇張?想不到, 過了幾天,我跟工友仁叔閒聊,仁叔說有 一天,天空是綠色的,看見甚為驚異。這 時,我才知道我錯怪了阿哲的眼睛。 我至今收藏了一本澤賢的「視覺日 記」,可能這就是老師的通病吧!遇到深 刻的學生作品,總想留住 它。澤賢的「視覺日記」 從2009年2月20日開始, 一共畫了三個月。最主要 的內容包括了他和母親相 處的時刻,當中傳神地表 達了他對母親又愛又恨的 微妙感情。澤賢筆下的母 親,會製作美味的燉蛋;會教他做人 道理;會因為他默書拿高分,開心得 說不出話來。另一方面,母親會逼澤 賢做「邁向奧數」;大罵他的字寫得 不好看;會因為他做事散漫,對他不 停說「快啲、快啲、快啲……」。看 到這些描述,你能想像倆母子相處的 情景嗎?面對圖畫裡「黑口黑面」的 母親,澤賢也氣得想打她一頓。當然,他 沒有這樣做,不滿的情緒都透過「視覺日 記」宣洩出來了。 現在,阿哲和澤賢已經是中二學生。 感謝你們,讓我了解更多小朋友的心事, 盼望你們仍熱愛藝術,享受創作,長大 了,也不會丟下畫筆,它曾經令你們樂在 其中。  
kjy04a-20131006
icon54
花生老師
2013.10.06
優點銀行
每到學期初,我都會在班上成立「優點銀行」,學生自動成為存戶。存款就是一張張由我自製的支票,只要功課取得甲級或以上,我便在功課上蓋一個卡通印,集齊五個,便可得到一張一元的支票。儲齊十元就可以獲獎一張面值十元的書券,憑券可以到各主要的連鎖書店購物。此外,同學能交齊功課、默書成績有進步、上課表現有改善都可以得到支票獎勵。相比精品、文具和小吃,一紙書券的吸引力可能不大,然而,我希望藉此鼓勵同學多逛書店,並且領略積少成多的道理。 我相信鼓勵的力量,遇到一些日見進步的同學,多給他一個卡通印又何妨呢!我甚至會打破規矩,直接開出支票,再悄悄夾進作業簿裡;借助這些小小的獎勵,成為他們努力求進的動力。我愛偷看他們收到簿冊時候的反應,這份驚喜的表情最吸引我。 我每次開出的支票大都是一元、五角,最多不超過三元,所以,說我是一位吝嗇的老師,倒很貼切(一笑)!支票的面積很小,遺失了,我不會再補發。每個同學都會小心保存支票,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放進筆袋或是手冊的膠套內。同學從五角丶一元慢慢儲起來,到了儲夠十元的時候,他們手上應該已經有一小疊支票了。一些未達標的同學看見有同學已經換了書券,又不期然拿出自己的支票點算,口中唸唸有詞,甚是有趣!  大部份的同學都會急不及待把支票兌換成書券,享受即時的成功感。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亮琪,她選擇把支票一張張存下來,直到我提醒同學畢業在即,要趕及兌換支票時,她就笑咪咪的拿出一大疊小小的支票。我霎時也數不清共有多少張,她告訴我支票共值七十多元,當下連同其他同學的支票, 優點銀行面臨「擠提」了。  我真佩服亮琪!一元幾角,點滴累積,堅持了兩年,也忍耐了兩年。每次開始新一年度的「優點銀行獎勵計劃」的時候,我都說說亮琪的事,心裡期待下一個亮琪出現。    
kjy04a-20130922
icon54
花生老師
2013.09.22
從塑料瓶開始
每年開學之初,我總喜歡跟學生談談在暑假發生二三事。 今年暑假,我到了日本旅遊,旅遊期間,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她告訴我一件關於女兒堯堯的事:朋友買了一瓶塑料包裝的果汁,她讀小二的女兒說這種包裝不環保,生產公司應該改善。其後,堯媽媽喝完了果汁,打算隨手扔進垃圾箱,堯堯卻堅持要把果汁瓶放到回收箱裡,於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找,可是始終找不到回收箱。結果,她一路拿著瓶子,從尖沙咀走到港島的家,直至找到屋苑的回收箱才棄掉。堯堯這份「執著」感動了堯媽媽, 禁不住要跟我這位老朋友分享;當時身在日本的我,正好見識過日本人的回收箱。  相比香港,日本的回收箱分類更仔細,將回收的垃圾分成可燃燒的、不可燃燒的、塑料瓶、玻璃瓶、鋁罐等。我拍了一張照片給堯堯,讓她看看其他地方的回收箱的樣子,更藉此支持她當日「愛地球」的行動;如果我是堯堯的老師,我會感到很欣慰。 回港之後,我偶爾聽到電台節目主持人分享在日本欣賞演唱會的所見所聞。當演唱會結束,歌迷自覺地把塑料瓶、塑料包裝紙和瓶蓋分別放進不同的收集箱裡。原來,日本的小朋友自小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其中一項是回收塑料瓶的時候,要先把包裝紙撕下來,再分別放進不同的回收箱。因為塑料瓶會切成小膠粒,故此包裝紙和瓶蓋要分開處理;只要預先多做一點工夫,就能減省更多人力物力。為了方便人們撕開包裝紙,包裝紙上會有兩條打了小孔的虛線。不知香港的塑料瓶有這樣的設計嗎?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到了超級市場調查一下,結果呢?留待讀者自行找找看吧。   我把這些事告訴學生,讓他們認識一位身體力行的小朋友——堯堯,還有日本人處理垃圾的合作態度。我還告訴學生,最近我改變以往的習慣,把塑料瓶丟進回收箱之前,先撕去包裝紙。如果,同學在新學年能多走一步,改掉一個破壞環境的習慣, 我會感到更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