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06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24
聖博德學校女子籃球隊 跳躍投籃 顯英姿
  (本報專訪)下課的鐘聲響起了,聖博德學校女子籃球隊隊員穿著深紫色的球衣,齊集校內籃球場,準備展開訓練。雖然天氣炎熱,女孩子的魄力卻絕不比男孩子遜色。她們列隊輪流練習投籃,全情投入。當中四位應屆畢業生陳綽婷、池雨虹、林凱婷和馬穎怡接受訪問,向記者描述本年度九龍北區小學校際籃球比賽決賽當日,獲勝的一刻,至今仍難掩激動和興奮的心情。   揮灑汗水 珍惜努力成果 自2009年至本年度,聖博德學校連續四年奪得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舉辦的「九龍北區小學校際籃球比賽」(女子組)冠軍。該校黃灌濠主任帶領女子籃球隊已十年,籃球隊現有成員60人:「學校自五年前開始聘請校外籃球教練陳永明,陳教練經驗豐富,為隊員安排精密的訓練。本校籃球隊分為簡易班(一至三年級)和校隊班(四至六年級),校隊隊員主要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為了提升技巧和能力,部份校隊隊員自費參加香港籃球總會主辦的各項訓練,若訓練安排在傍晚時段,我會陪伴學生練習,確保她們安全。」黃主任更安排校隊隊員與不同的友校進行友誼賽,增加隊員的比賽經驗,藉此互相觀摩和學習。 四位小妮子熱愛籃球,在球隊中擔當不同的位置。她們提及訓練的艱苦和樂趣,七情上面,手舞足蹈。隊長陳綽婷擔任中鋒,在攻在守,是球隊的樞紐;馬穎怡和林凱婷分別是控球後衛和得分後衛,穎怡負責帶球從後場到前場,再傳球給其他隊友,促成隊友進攻得分的機會,凱婷則以得分為主要任務。身為前鋒的池雨虹負責搶籃板、防守等工作。去年,穎怡以後備球員的身份,跟隨學姊們參賽,印象深刻:「當時,我的心情較輕鬆,校隊獲得冠軍,全憑學姊們的努力。今年,我以正選球員的身份參賽,那種緊張的心情難以形容!我們在過往一年的訓練裡,付出的汗水並沒有白費,我感到奪冠的喜悅更是加倍的呢!」 籃球是一項講求速度、體力和身體對抗性的運動。黃主任尤其欣賞隊員的堅毅精神:「為女孩子而言,體能訓練是非常艱辛的。每次兩個多小時的訓練,體能訓練約佔一小時,隊員必需堅持完成各式各樣的項目,如掌上壓、折返跑、跳繩等,這實在不容易。」炎夏盛暑,烈日當空,隊員如常接受訓練;暑期過後,大家的肌膚都變得黝黑了。黃主任看到隊員積極參與訓練,仍不忘分配時間溫習,爭取理想的學業成績,因而感到十分安慰。   共嘗苦樂 珍重隊友情誼 是次賽事中,穎怡與凱婷一同獲選為傑出運動員。凱婷自言非常喜歡打籃球,每星期投放不少時間進行練習:「除了校隊訓練外,我也參加香港籃球總會主辦的訓練班。下課後,我們也會要求黃主任讓我們自行練習。特別是即將離開母校了,我更把握與隊友一起打籃球的機會!優秀的籃球員應具備勤奮的學習態度,不斷改進和提升個人的技術和體能。」對綽婷來說,籃球不但能舒展身心,磨練意志,也能培養團隊精神,建立友誼和默契:「在進行比賽中,我親身感受到那份戰戰兢兢的心情!真的感謝已升讀中學的學姊們抽空前來比賽場地,為隊員打氣。」雨虹感觸地說:「因為訓練的緣故,我們經常在一起,同甘共苦,互相勉勵。」 六年的小學學習階段快將完成,四位隊員均表示在畢業前能為學校奪冠爭光,為她們的小學階段增添難忘的回憶。黃主任說:「這次獲獎的經驗讓同學肯定自我,此外,在訓練中鍛煉的堅毅精神,有助她們面對在成長路上遇到的不同處境。」四位同學更寄望學妹們能為學校爭取五連冠的佳績,穎怡認真地說:「無論結果是怎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盡力而為。」四位小妮子雖不捨母校、老師和同學,但十分期待迎接中學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加入中學的籃球隊。她們更期望能入讀與學姊們同一所的中學,延續籃球夢。(仨)    
kjy01_201206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7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父親子女 真情對話樂天倫
  (本報專訪)父親節前,三位來自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的小學生偕父親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親子相處點滴,真情流露。拍照的時候,小朋友緊緊摟抱著爸爸,兩位父親甜在心頭。   鍾爸爸:   鍾繼康和鍾甄洳兄妹分別就讀該校四年級和三年級,訪問剛開始,小女兒甄洳已挽著爸爸的臂膀,臉上流露甜美的笑容,嚷著說:「爸爸做的朱古力『心太軟蛋糕』,很美味啊!我認為這是爸爸的優點。」在甄洳口中,父親鍾翔璋烹調的食物相當可口。體貼入微的鍾翔璋補充說:「我每天早上都會為子女預備早餐,雖是簡單的食物,他們卻很喜歡。我知道女兒愛吃這種甜品,便在互聯網上找食譜,親手做這款式的蛋糕。」鍾氏這對活寶貝七嘴八舌,跟記者閒話家常,繼康坦言最愛與爸爸聊天談心:「爸爸時常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又會帶我到水族館看小烏龜。」 鍾翔璋在一所電訊公司工作,負責設計程式:「我儘量依時回家,陪伴孩子;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待子女入睡後才工作。」鍾翔璋回想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在茶餐廳工作,父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我喜歡與子女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時代不同了,現今的兒童在生活和學校裡,接觸不同的事物,我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親子溝通方式,兒童能明白成年人的處境。有時,因工作繁重,我感到很疲累,回到家時,我會跟孩子說我的心情不佳,他們便會體諒我,讓我休息一下。」 在繼康心目中,爸爸很能幹:「爸爸教導我,為我解決功課上的困難。在學習生活裡,爸爸經常要求我盡力而為。」鍾翔璋輕輕撫摸兒子的頭,說:「孩童時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愉快成長,享受學習生活。我與太太經常出席學校的親子活動,了解他們的校園生活。」這時,甄洳急不及待向記者講解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照,看到照片中胖嘟嘟的兄妹,三口子不禁笑了起來。鍾翔璋指著照片,感觸地說:「那時,繼康大概是三歲吧!照顧嬰孩實在不容易,我仍記起,繼康未滿一歲,我曾抱著他,一邊哄他入睡,一邊工作呢。時間飛逝,轉眼間,孩子已經就讀小學了。」   何爸爸   來自公教家庭、就讀該校四年級的何梓翹最愛與爸爸結伴踏單車。訪問中,每次談起這項父子活動,梓翹都會笑不攏嘴:「每逢長假期,爸爸與我從大埔踏單車到大尾篤,很快樂呢。此外,我喜歡與爸爸一起看電影,我更會選定喜愛的電影,然後告訴爸爸。」梓翹和父親何偉強都是家中獨子,何偉強特別體會到培育孩子的心靈成長,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相當重要,他談到自己的兒時回憶:「爸爸是一位廚師,工作時間較長,我與他的關係也較疏離。童年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晚上,我完成了功課,等候爸爸回家,然後,一家三口出外吃宵夜;為孩童的我而言,這是幸福的時光。」  何偉強的父母雖不是天主教信徒,卻讓兒子自小在天主教學校成長,何偉強感謝天主的奇妙安排:「踏入社會工作後,我才參加慕道班,並與太太在2000年一同領洗,成為教友。現今社會充斥著混亂的價值觀,容易令人迷失,我確信信仰培育對兒童十分重要,帶領他們走正確的路。」何偉強認為培育兒童成長,學校與家庭的角色相輔相承:「學校與家庭擁有共同信仰和教育理想,這是相當好的配合,所以,我為兒子選擇一所天主教學校。」梓翹參與九龍灣聖若瑟堂的主日學,於今年剛接受初領聖體聖事,又擔當輔祭,協助神父進行禮儀:「我喜歡回到聖堂,在這個團體裡,我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呢!」 何家三口子是香港信友團體「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 Movement,1943年在意大利創立)的成員,多年的團體生活讓何偉強從另一個角度體味人生:「團體鼓勵我們首先付出愛,並在目前的一刻承行天主的旨意,這種生活態度成為了我的人生座右銘。作為父親,我也這樣教導兒子。」提起難忘的父親節,何偉強發出會心微笑:「兒子出世後的首個父親節,彌撒中,神父邀請身為父親的教友接受祝福,我也是當中一份子。那一刻,我很感動,除了喜悅的心情外,這份祝福也加強了我的使命感 —— 養育孩子成為正直和良善的人。」訪問末段,可愛的梓翹不忘邀請爸爸在父親節那天踏單車,慶祝一番。(仨)    
kjy02_20120610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  
kjy02_201206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