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209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9.14
伍華小學鄧秀麗老師 沉醉藝術海洋
  (本報專訪)六月中旬,天主教伍華小學視覺藝術科科主任鄧秀麗老師獲頒本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藝術教育學習領域)」,這消息令全校師生感到鼓舞!鄧老師接受本報訪問,她欣喜地說:「我認為獎項的意義在於本校視藝科的教學方向獲外界肯定!」 大學時期,鄧秀麗老師修讀新聞系,曾任記者,及後投身教育界:「初到本校,我已被安排教授美勞科,即現今的視覺藝術科(下稱為視藝科)。我不是讀美術出身的,公餘時,我在香港教育學院修讀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主修美術,這時,我逐漸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鄧老師孜孜不倦,為了擴闊個人視野,更在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三年的藝術及設計教育學位課程(Art & Design in Education):「我相信不斷進修和接觸藝術,有助我帶領學生認識藝術。在理工大學讀書的日子,我慶幸曾跟隨兩位講師、本港藝術家蕭競聰和李慧嫻學習,對我影響深遠。當時,本校李淑儀校長同意讓我在校內展覽我的裝置藝術作品,作品的設計理念源自全體六年級學生進行匯報的資料,匯報的主題圍繞教育統籌委員會(即現今的教育局)推行教育政策改革提倡『愉快學習』的宗旨。 鄧老師回顧在該校執教鞭十七年的日子裡,為四至六年級學生推行視藝科專題研習的計劃,是她教學生涯裡難忘的經驗:「最初,我教導學生認識視覺元素,為學習欣賞藝術作品奠下基礎。我為學生介紹西方藝術家,讓他們從而了解藝術作品。我認為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何不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的物件入門?於是我想到了本地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富有本地色彩,就這樣,我在計劃裡加入了認識本地藝術家的元素。」翻開桌上數本為各級學生設計的視藝科小冊子,資料詳盡,圖片豐富,能想像鄧老師為搜集和整理資料,花了不少心思和時間;她更製作簡報,加深同學對學習主題的印象。 是次獲頒「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言談間,鄧老師多次流露對校長和同事們的謝意:「校方的支持相當重要,為視藝科提供發展的空間。與視藝科老師們同心協力工作,更獲得其他科目的老師的認同,那份滿足感很大。 」鄧老師經常鼓勵學生採取主動的態度,把握不同接觸藝術的機會:「多年前,我為高小學生介紹本地視覺藝術家黃國才,我提議他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黃先生的電郵地址,直接請教他。後來,一位學生走來跟我說:老師,我已跟黃先生聯絡了,可否請他到學校舉行講座?」小學生的積極態度,促成了學生與藝術家在校園裡會面的機會,令鄧老師既感動又驚喜。她認為相對其他科目,在視藝科裡建立的師生關係較輕鬆:「我們著重學生在過程中的得著,引導他們創作,探索表達作品的各種方式。師生互相交流和分享,這情景好比一幅美麗的構圖啊。」 藝術有助提升青少年的素養和內涵,鄧老師說:「天主創造天地萬物,藝術就是讓人學習欣賞身邊的事物,開闢創意空間。例如每一片葉子都呈現不一的形狀和色調,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葉子;想一想,可以運用書包拼砌葉子的形狀嗎?這種正面的欣賞態度,也可應用於待人處事方面。」鄧老師指出藝術並不是一門深奧的科目,只要大家放慢腳步,靜心觀察周遭的事物,不難發現每天的生活都被藝術包圍著:「當然,最理想的境界就是生活與藝術融為一體,兩者互相影響。藝術世界猶如海洋般廣闊,值得我們不斷探索和認識。」(蕾)      
kjy01_201209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9.14
第九屆香港文學節 文學作品 演繹比賽 . 身體語言 聲情演繹兒童故事
  (本報專訪)本港兩位兒童文學作家何紫(1938 _ 1991)和阿濃,熱心推動兒童文學作品,著作甚豐。無獨有偶,在剛舉行的第九屆香港文學節文學作品演繹比賽,兩位獲獎的小學生容朗維(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和何嘉晞(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分別以講故事的方式演繹阿濃的作品〈最後一顆木瓜〉和何紫的〈選班長〉,二人施展渾身解數,以聲音、表情和動作演繹故事,帶領評判和觀眾走進兒童文學的世界。   容朗維 剛升讀四年級的容朗維勇奪應屆「文學作品演繹比賽」的冠軍,這位開朗健談的小男孩在上個學年獲中文科老師邀請,首次參加這項比賽,他謙虛地說:「在訓練的過程裡,真的感謝鄭笑娟老師和媽媽從旁協助。我十分欣賞其他參賽學生的演繹方式,他們令我大開眼界。尤其獲季軍的何嘉晞同學,她的聲調和表情,配合得宜,把故事演繹得恰到好處。」朗維在頒獎禮上再次演繹故事,他的演出活潑有趣,逗得在場觀眾哄堂大笑。〈最後一顆木瓜〉的故事內容圍繞張老伯和他的三位子女,朗維娓娓道來:「張老伯與子女一同居住在長洲,日子過得十分快樂。三位子女長大成人後,先後遷離長洲,只剩下張老伯一人⋯⋯」朗維為記者即場演繹故事,他的聲音鏗鏘悅耳,表情豐富,演活了張老伯和子女的角色。故事的末段,原來聰明的張老伯刻意不接聽電話,三位子女可著急了,於是一同乘船回到老家,卻發現張老伯在花園裡乘涼⋯⋯這時,朗維彎著腰,指著上方,他壓著聲線,模仿老伯伯說話的方式:「樹上最後的一顆木瓜,早已熟透了,我們一起吃吧!」 親情可貴,朗維很喜歡這個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啊,提醒我們孝順父母,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朗維曾多次參加朗誦比賽,學會掌握控制聲調的技巧,可是他認為講故事的表達方式卻是另一碼子的事:「我一人分別飾演五個角色,更需在五分鐘內完成故事,的確不容易啊!」為了營造戲劇的效果,朗維的媽媽更幫忙編寫對白,使故事更生動有趣。訪問末段,朗維認真地告訴記者:「在這次親身的經驗裡,我真正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認真練習的態度十分重要!」   何嘉晞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何嘉晞看到關於文學作品演繹比賽的海報,她主動向媽媽提出參加比賽:「那段期間,剛巧我班選舉班長,我便想到以此為題材。我在家中找到何紫的《40兒童小說集》,選取了當中的〈選班長〉。」在準備參賽期間,嘉晞恰巧身體不適,但仍每天抽空練習:「媽媽陪伴我練習,我配合故事內容,用心設計動作,表達情感,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呢。此外,由於原來的故事篇幅較長,我親自編輯故事,挑選當中有趣的情節。 」 現時就讀五年級的嘉晞回想比賽的情景,頓時興奮起來:「故事中,班主任提議選舉班長,班上的男同學和女同學分成兩個黨派,互相鬥氣。我最喜歡的情節是男同學們不小心將籃球滾入女洗手間,哈!當時,我看到評判的表情,他們也很想知道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故事發展下去,一位女同學檢回籃球,交給男同學們,友善的行動化解了這場男女之爭,雙方終能和睦共處。 自二年級開始參加朗誦和演講比賽的嘉晞,指出參賽同學的實力不相伯仲,表現十分出色:「我盡力演出,最終獲得季軍,這是我意料之外的事!」嘉晞表示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她都會祈禱:「在頒獎禮上,許多嘉賓到場觀看得獎者的演出,我的心情緊張萬分,我立即祈求天父幫助我,讓我的演出順利進行。及後,不少嘉賓和觀眾稱讚我的表現,更有中學老師與我拍照呢!」這時,嘉晞展露可愛的笑容。這位口齒伶俐的小女孩實在很討人歡心,難怪評判在評語裡,也提到她的燦爛笑容呢!(仨)      
kjy02_201206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23
陳傲嘉 鍾旻鋒 陳欣 賴彥雯 暢遊文字花園
  (本報專訪)寫文章,用文字表達心底話,分享成長的生活 —— 創作是一份寶貴的經驗,你感受過嗎?學年快結束,本報記者走訪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及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分別與四位經常投稿本報「創作天地」的同學,樂談創作的感受。 受訪學生中,年紀最小的是二年級生陳傲嘉。傲嘉就讀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自一年級開始,每月投寄文章到本報。她利用大方格的練習紙,以整齊有序的筆劃書寫文章,配合線條簡單的鉛筆手繪畫,圖文並茂,令人印象深刻。可愛直率的傲嘉跟記者閒談生活和興趣,真情流露:「每次完成文章,媽媽幫我把作品寄出。我喜歡寫作和繪畫,我認為圖畫能幫助表達文章的意思。」  過往投稿的作品裡,傲嘉對文章題目〈幸福的小女孩〉和〈鼓勵〉,記憶猶新:「我很喜歡『鼓勵』這個題目,因為我的家人、老師和身邊的人經常鼓勵我呢!『創作天地』每兩個月設定不同的主題,這有助我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傲嘉在〈鼓勵〉一文中,記述她在體育科跳繩考試的經歷:「我只能完成十多下跳繩的動作,我感到十分失望,後來,媽媽鼓勵我,我才重拾自信心。」 傲嘉特別為是次報導,繪畫插圖,表達她的作品獲刊登的感受。你也感受到她的喜悅嗎? 就讀聖方濟各英文小學五年級的鍾旻鋒熱愛寫作和閱讀,他自言每天都會抽空閱讀,汲取書本中不同的養份:「媽媽在假日會陪伴我到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我最愛閱讀小說類的書籍,如翻譯小說《冒險小虎隊》和《老鼠記者》。閱讀讓我認識豐富的詞彙,又能刺激我的思維,有助構思和寫作文章。」談及寫作習慣,旻鋒認真地說:「寫了初稿後,我會把文章朗讀一次,然後反覆閱讀和修改用詞和句子。」  旻鋒的文章曾數次獲刊登,他的心情相當興奮:「即使文章未獲刊登,我也不會失望,因為我已盡力寫作了。」每個星期日,旻鋒與母親一起回到聖堂,鍾太在聖堂購買《公教報》後,讓旻鋒閱讀隨報附送的《喜樂少年》。旻鋒十分享受閱讀《喜樂少年》,更成為了忠實讀者,他瞇著眼睛笑說:「三年級開始,我定期投稿到『創作天地』,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本學年初獲刊登的〈書包〉。我以五官感受,描寫自己的書包;它一直陪伴我喲,好像我的好朋友。」 來自梨木樹天主教小學的陳欣和賴彥雯,暑假結束後,將離開母校,踏入中學階段,各奔前程。兩位同班同學感謝中文科劉玉容老師的鼓勵,她們自五年級起,逐漸對寫作產生興趣,並積極投稿至「創作天地」。彥雯首篇獲刊登的文章名為〈友誼像明燈〉,她說:「我發現藉文字與別人分享感受和想法,是很愉快的經驗呢!」陳欣剛於去年,從國內來到香港定居,她沒料到自己的文章竟獲刊登:「我的心情非常興奮啊!在香港展開新的生活,我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困難;可是,我的文章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賞識,這件事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在彥雯印象中,較深刻的創作主題是「顏色」:「創作主題讓我發揮想像空間,令寫作更富有挑戰性呢。」陳欣補充說:「對啊,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主題,更可選擇合適的寫作文體。」暑期即將展開,兩位小妮子已計劃善用假期。陳欣將會專注增進英文知識,為中學的課程作好準備;彥雯藉閱讀名人的傳記,從別人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生活智慧。 本學年最後一次的創作主題是「鼓勵」,兩位應屆畢業生的作品裡,均以個人經驗為例子,父母、師友窩心的鼓勵話語,激勵她們昂首前行。劉玉容老師盼望兩位同學長大後,回想校園生活時,這些投稿的經驗及用心寫成的文章,將帶給她們美好的回憶。(蕾)    
kjy01_201206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23
聖博德學校女子籃球隊 跳躍投籃 顯英姿
  (本報專訪)下課的鐘聲響起了,聖博德學校女子籃球隊隊員穿著深紫色的球衣,齊集校內籃球場,準備展開訓練。雖然天氣炎熱,女孩子的魄力卻絕不比男孩子遜色。她們列隊輪流練習投籃,全情投入。當中四位應屆畢業生陳綽婷、池雨虹、林凱婷和馬穎怡接受訪問,向記者描述本年度九龍北區小學校際籃球比賽決賽當日,獲勝的一刻,至今仍難掩激動和興奮的心情。   揮灑汗水 珍惜努力成果 自2009年至本年度,聖博德學校連續四年奪得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舉辦的「九龍北區小學校際籃球比賽」(女子組)冠軍。該校黃灌濠主任帶領女子籃球隊已十年,籃球隊現有成員60人:「學校自五年前開始聘請校外籃球教練陳永明,陳教練經驗豐富,為隊員安排精密的訓練。本校籃球隊分為簡易班(一至三年級)和校隊班(四至六年級),校隊隊員主要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為了提升技巧和能力,部份校隊隊員自費參加香港籃球總會主辦的各項訓練,若訓練安排在傍晚時段,我會陪伴學生練習,確保她們安全。」黃主任更安排校隊隊員與不同的友校進行友誼賽,增加隊員的比賽經驗,藉此互相觀摩和學習。 四位小妮子熱愛籃球,在球隊中擔當不同的位置。她們提及訓練的艱苦和樂趣,七情上面,手舞足蹈。隊長陳綽婷擔任中鋒,在攻在守,是球隊的樞紐;馬穎怡和林凱婷分別是控球後衛和得分後衛,穎怡負責帶球從後場到前場,再傳球給其他隊友,促成隊友進攻得分的機會,凱婷則以得分為主要任務。身為前鋒的池雨虹負責搶籃板、防守等工作。去年,穎怡以後備球員的身份,跟隨學姊們參賽,印象深刻:「當時,我的心情較輕鬆,校隊獲得冠軍,全憑學姊們的努力。今年,我以正選球員的身份參賽,那種緊張的心情難以形容!我們在過往一年的訓練裡,付出的汗水並沒有白費,我感到奪冠的喜悅更是加倍的呢!」 籃球是一項講求速度、體力和身體對抗性的運動。黃主任尤其欣賞隊員的堅毅精神:「為女孩子而言,體能訓練是非常艱辛的。每次兩個多小時的訓練,體能訓練約佔一小時,隊員必需堅持完成各式各樣的項目,如掌上壓、折返跑、跳繩等,這實在不容易。」炎夏盛暑,烈日當空,隊員如常接受訓練;暑期過後,大家的肌膚都變得黝黑了。黃主任看到隊員積極參與訓練,仍不忘分配時間溫習,爭取理想的學業成績,因而感到十分安慰。   共嘗苦樂 珍重隊友情誼 是次賽事中,穎怡與凱婷一同獲選為傑出運動員。凱婷自言非常喜歡打籃球,每星期投放不少時間進行練習:「除了校隊訓練外,我也參加香港籃球總會主辦的訓練班。下課後,我們也會要求黃主任讓我們自行練習。特別是即將離開母校了,我更把握與隊友一起打籃球的機會!優秀的籃球員應具備勤奮的學習態度,不斷改進和提升個人的技術和體能。」對綽婷來說,籃球不但能舒展身心,磨練意志,也能培養團隊精神,建立友誼和默契:「在進行比賽中,我親身感受到那份戰戰兢兢的心情!真的感謝已升讀中學的學姊們抽空前來比賽場地,為隊員打氣。」雨虹感觸地說:「因為訓練的緣故,我們經常在一起,同甘共苦,互相勉勵。」 六年的小學學習階段快將完成,四位隊員均表示在畢業前能為學校奪冠爭光,為她們的小學階段增添難忘的回憶。黃主任說:「這次獲獎的經驗讓同學肯定自我,此外,在訓練中鍛煉的堅毅精神,有助她們面對在成長路上遇到的不同處境。」四位同學更寄望學妹們能為學校爭取五連冠的佳績,穎怡認真地說:「無論結果是怎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盡力而為。」四位小妮子雖不捨母校、老師和同學,但十分期待迎接中學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加入中學的籃球隊。她們更期望能入讀與學姊們同一所的中學,延續籃球夢。(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