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52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5.25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何卓嵐
組成小女團 表演舞蹈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何卓嵐兩年多前,與一群熱愛跳舞的朋友開設了YouTube頻道, 分享她們在練習室、比賽中甚至於香港街頭跳韓國女團舞蹈的片段,其中播放量最高的片段,收看次數高達25萬。「有途人用手機錄影我們跳舞的片段,跳完後也有人為我們鼓掌。」種種的鼓勵,加深了卓嵐繼續深造舞蹈的決心。   卓嵐嬰孩時期已喜愛跳舞,爸爸笑著稱,女兒小時候每當聽到電視機播放某廣告,便會聞歌起舞。父母發現卓嵐在跳舞上的興趣,便在女兒幼稚園時,帶同她報讀舞蹈學校。父母當時篩選了芭蕾舞、中國舞、街舞等選項,卓嵐被節奏感強,伴以輕快音樂的街舞深深吸引,最後報讀了街舞班。   父母的支持 給予推動力   在舞蹈學校中,卓嵐考進了精英班,所以有很多比賽和表演的機會。她憶述在一年級、第一次參加比賽前,因為首次面對眾多評判、觀眾,難免感到緊張。父母便在旁教導女兒比賽能否獲獎並不重要,從旁觀看其他參賽者的技巧及表現,從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開解與鼓勵,幫助卓嵐調整心態。卓嵐也開始享受及愛上在台上的每一分鐘,「每次跳完都會很有成功感。」   卓嵐也認為,比賽使她汲取到很多珍貴經驗,「比賽中,得到評判專業的評語,幫助我進步。」此外,在一次比賽後,評判特別走過去,讚賞卓嵐與朋友的表演令人深刻,得到評判的讚賞,也給予她前進的推動力。   與朋友互相鼓勵   近兩年,她與朋友一起跟隨成人班學習舞蹈,「與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跳舞,使我更加有自信。」她在週五至週日晚上練習,而在表演及比賽前夕,有時更會練習至晚上11 時,「想像到自己獲獎的畫面,便更有動力去跳舞。」   卓嵐與開設YouTube頻道的朋友,自幼稚園跳舞時認識。她享受與朋友一起跳團體舞的機會,「在跳團體舞時,如果感到累,也會互相鼓勵,這使我感覺輕鬆點。」   為卓嵐最難忘的比賽是在2023年舞蹈世界杯的香港站中,她與朋友在團體舞中憑著亞軍的成績,再奪得了「THE BEST TEAM」的獎項,「原本因為我們第二名, 而對奪得『THE BEST TEAM』的獎項沒有太大期望,但等宣布我們奪得這大獎時,超級開心。」   期望開設舞蹈學校   「卓嵐很自律,會勤力溫書,正如跳舞一樣,她也會很勤力地做每一個動作。」卓嵐的爸爸說。在學校裡,卓嵐是聖心電視台的主持、學社副主席,也曾擔任畢業典禮的主持;她也將會在學校裡的星之舞台、成果展示日中展示她的舞技。父母感謝學校給予不同機會讓女兒發展才能,訓練膽量,展示自信。   「跳舞時開心,想起跳舞也開心。」卓嵐期望繼續學習更多不同的舞種,將來與朋友一起開設一間舞蹈學校,擔任導師教導小朋友舞蹈,「我不想長大後因工作而放棄自己的興趣,相信把工作及跳舞結合後,會有更大的動力或樂趣上班。」(吳)  
kjy07_20230514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5.14
祖堯天主教小學蕭楚嵐
受爺爺啟蒙 演奏手風琴
祖堯天主教小學的學生蕭楚嵐早前在學校45周年校慶活動中,以手風琴演奏了一首精彩又激昴的《西班牙鬥牛舞曲》。她右手游走在鍵盤上,左手則按在負責低音伴奏及和聲的鍵鈕上,雙手同時拉動風箱,引入氣流顫動手風琴內的簧片發聲,音樂時而輕鬆活潑,時而熱情奔放, 「我想像自己置身於一個鬥牛情境,現場十分激動和熱情。」   就讀五年級的楚嵐在一年級時開始接觸手風琴,而她的爺爺可謂她的啟蒙導師。「爺爺懂得彈奏手風琴,所以便希望教會我手風琴, 讓我們有空時也能一起合奏。」楚嵐說,爺爺當時送她一個適合小朋友彈奏的小手風琴,「我玩下來覺得不錯,便喜歡上這樂器,並發展成為一個興趣。」   楚嵐認為手風琴十分有趣,左右手需要同時控制鍵盤、鍵鈕及風箱,可以訓練腦袋的協調性。正正因為彈奏手風琴需要「一心多用」,楚嵐認為演奏手風琴最重要的秘訣便是專注力,「按錯一個音,或拉風箱的時間不對,都會對樂曲有很深的影響。」   與爺爺合奏歌曲   在楚嵐三年級時,媽媽見到楚嵐對手風琴的興趣,便為女兒安排跟校外的導師進行更有系統的學習。楚嵐每兩星期跟隨導師上一堂課,餘下的時間,每天都會在家中練習一小時,「先練習音階,熟練手指,再拉一些輕快的旋律時,便會比較容易。」   熟能生巧,每一首歌都需要楚嵐反覆練習,才能有精彩的表現。爺爺作為楚嵐的啟蒙導師,在楚嵐練習手風琴的路上,也會繼續陪伴她。「爺爺每天接我放學,之後也會陪我練琴, 有時也會一起合奏。在家人生日時,我們也會拉奏歌曲給家人聽。」楚嵐表示,爺爺經驗豐富, 所以當她在演奏中遇到困難時,也會尋求爺爺的幫助。   家人與師生的鼓勵   楚嵐除了在學校45周年校慶活動中表演外,之前也曾在學校畢業禮中表演,得到同學、老師的支持及鼓勵。為楚嵐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年級時曾與一些朋友到赤柱進行表演。楚嵐在表演中彈奏手風琴,其他朋友則打鼓或三角鈴, 「這是我第一次與其他樂器合奏,合奏時樂曲的層次更豐富,所以難忘。」   楚嵐參加過多個比賽並獲獎,例如在「香港聯校音樂比賽」中奪得冠軍,在「文化國際青年音樂節(2022)網上音樂大獎」奪金獎, 於「環球聖誕音樂節(高小組)」奪金獎等。但由於很多比賽在疫情肆虐時,均改用錄影片段的形式進行,所以在最近的香港聯校音樂比賽中,楚嵐終於可以首次在現場與多位參賽者比賽時,對該次經歷留下深刻印象,「台下坐著參賽者、評判及家長,我最初也很緊張,但爺爺教我在緊張時要深呼吸,我便平靜下來。」   楚嵐表示手風琴樂曲節奏輕快,最開始彈奏一些高難度的歌曲時,她也遇到困難。但家人在身旁持續的鼓勵,使她一直練習及有所進步。楚嵐在學習手風琴的路途上,爺爺對她影響至深,她十分感謝爺爺最初讓她認識手風琴,「最近學習彈奏《勾牙利舞曲》,希望快些學成,有機會表演給更多人看!」(吳)
kjy07_20230430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4.30
樂華天主教小學黃子瑤
花式跳繩 挑戰自我
「花式跳繩的基本動作不多,但只要組合在一起, 便能創出不同的花式動作。每個動作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去練習,所以成功跳到,也會很有成就感。」樂華天主教小學六年級學生黃子瑤本年在「全港精英跳繩比賽2023暨香港代表隊選拔賽」中,奪得團體賽總季軍,將代表香港參加7月於美國舉辦的世界跳繩錦標賽。   子瑤自幼稚園起, 便對跳繩感興趣,遂在升讀小學的暑假報名參與跳繩興趣班。而當她升讀樂華天主教小學後,當時的班主任兼體育科教師余嘉希,同時是花式跳繩校隊的負責人,余老師說:「一眼就見到子瑤在體育上的才能,無論教甚麼運動,都一教便會,所以便邀請她參加跳繩校隊。」最為余老師欣賞的,是子瑤除了在花式跳繩上的天分,亦是她日復日的刻苦練習。   子瑤每星期有五天進行花式跳繩訓練,包括三天在香港花式跳繩會,及兩天在學校訓練,包括熱身、跑圈、練習速度及花式動作,也有體操的訓練,如倒立和後空翻。當中星期三和五在香港花式跳繩會進行練習,由於在放學後才進行,子瑤每次到晚上約10點才完成訓練,但她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我有一個目標,所以會一直朝著目標努力。」   另一位花式跳繩校隊的負責教師周可怡也十分欣賞子瑤堅毅、勇於嘗試的精神,「即使前一天訓練至晚上,但子瑤在第二天上課時,永遠都是精神奕奕的。」   感謝媽媽、學校支持   在參選「香港傑出少年」的自我簡述中,子瑤提到「每次訓練都練到筋疲力竭, 但媽媽教導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先經過很多艱辛刻苦的訓練。」媽媽除了教會子瑤堅持不放棄外,在子瑤花式跳繩的成功路上,媽媽一直從旁支持和鼓勵。子瑤提到,媽媽每次都會陪伴她參加比賽, 在場邊為女兒拍下比賽的倩影。媽媽更報讀了與物理治療相關的課程, 只為在女兒受傷時,能及時為她按摩,紓緩痛楚及疲勞。   此外,子瑤也感謝學校的支持,除了邀請首位華人跳繩世界冠軍何柱霆擔任校隊教練外,學校每年也會舉行「學藝展才華」活動,使花式跳繩校隊的隊員有機會上台表演,向家長、同學展示學習成果。   挑戰自我   子瑤參加過多項比賽, 而最難忘的是於2021年參加的全港分齡賽。子瑤說那是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所以比賽前特別緊張, 但縱然如此,她還是在比賽中展現出絕佳表現,在花式項目中跳出「零失誤」,並在速度項目中做到個人最佳成績,最終獲得總成績亞軍。   雖然近年因著疫情,子瑤較少參與團體賽,但她不會錯過與隊友一起參與團體賽,「團體比賽講求團隊之間的合作,也要關顧隊友的情緒,互相配合。」能與隊友一起進步,挑戰不同動作,特別有成功感。   在天主教小學讀書,使子瑤學會祈禱,並在比賽緊張時,會透過祈禱,把憂慮交托給天主。花式跳繩校隊的隊衣上寫著「Don’t limit your challenges, challenge your limit」。這時刻勉勵子瑤要不斷進步,挑戰自己的極限,「花式跳繩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運動,努力做到最好。」(吳)  
kjy07_20230326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24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黃子桐
藉西方舞認識多國文化
「我的哥哥也在學校學習西方舞,小時候看到他在家中練習,我好奇為甚麼他喜歡跳西方舞,又有甚麼秘訣能跳得好?」就是這份好奇,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六年級學生黃子桐升讀小學後,參加學校的西方舞班, 並成為舞蹈校隊成員,終於找到答案。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舞蹈組連續11 年,榮獲香港校際舞蹈節小學西方舞的全港冠軍。成功的背後,不乏老師及同學的默默耕耘。黃子桐每星期都要參與星期一和三的群舞排練;星期二和四的小組舞蹈排練;以及星期六的芭蕾舞練習,一星期五天學習舞蹈。   排練辛苦嗎?子桐毫不猶豫地回答: 「一點也不辛苦。」   舞蹈中認識不同地方文化   西方舞種類繁多,子桐差不多每個學年都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舞蹈,例如匈牙利舞、波蘭舞、立陶宛舞、愛爾蘭舞、德國舞等。她認為跳西方舞的其中一種樂趣,便是從舞蹈中了解不同地方的舞蹈風格。所以,每次為了更理解舞蹈的特式,子桐都會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從而認識到不同國家和地方的文化。   子桐稱西方舞有很多動作及舞步,充滿挑戰性,所以這項運動十分生動有趣。而在眾多舞蹈中,她最喜歡匈牙利舞,因為舞衣顏色較鮮艷及舞蹈的旋轉方法較多樣。   幫助同學練習舞步   子桐在一年級時便被老師揀選,加入舞蹈校隊。體育科主任、舞蹈組負責教師麥淑娟, 稱讚子桐的專注力及察覺能力強,每當她教導同學新動作時,子桐很容易便能跟上指令。此外,在排練中,子桐也經常擔任教師的小助手,特別在群舞練習中,50多位同學一起排練,老師有時需要安排同學分組練習,子桐便會幫助其他遇到困難的同學,為他們分析動作的要點,替他們拆解動作,以更容易掌握舞步的技巧。   相比群舞,她認為雙人或三人的小組舞蹈更有挑戰性,她笑說:「如果跳錯,都沒有人能遮擋住」。而且,因為小組舞蹈中更少人,舞蹈員在舞蹈時,幾乎沒有停頓的位置,需要持久的體力。   為預備本學年的舞蹈比賽,自從去年暑假起,子桐與同學便開始排練舞蹈。一支約5分鐘的舞蹈需要同學數月的訓練。西方舞重視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正是同學皆認真練習,所以子桐認為與同學的合作,沒有太大困難。   當中,子桐最難忘的一次比賽經驗,是在今年的群舞比賽中,當跳到舞蹈的尾聲時,她忽然腿部抽筋,在快要跌倒時,舞蹈搭檔留意到她的不妥,及時撐扶她,才使她能堅持跳完整支舞蹈。   除了參加不同的比賽,學校也為舞蹈組的學生提供不少表演的機會,例如校內的才藝匯演、畢業禮、聖誕聯歡、校外表演等。子桐表示,表演時由於不涉及評分,也能更享受及投入在舞蹈和音樂中。   小時候,子桐在家中觀看哥哥的舞蹈訓練,現在哥哥與父母, 也不時會觀看子桐的舞蹈比賽和表演,她感謝家人在舞蹈路上的一直支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