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202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2.18
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弱能人士見牙醫 絕不簡單的消費
(本報專題)你有沒有每半年到牙醫診所洗牙作為牙齒護理?每次進入牙科診所,聽到洗牙時儀器的轉動聲,牙齒被刮的聲音會使你感到雞皮疙瘩和不安嗎?一般人見牙醫的時候,或會因著以上檢查而感到恐懼,更何況是社會上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當自閉症患者或弱智人士需要看牙醫時,他們又會面對甚麼困難呢?  「我記得有親人患有自閉症,兒時見到他接受牙科服務時的掙扎、不適和不愉快的經歷,更試過被拒接受治療的情況,一般人認為只是普通的問題,對他們而言是非常恐怖與難受。」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的中六生陳映言希望探討弱能人士,使用牙科服務的消費處境,了解他們以及其照顧者遇到的困難。她上學年便與另外三位同學梁凱晴、沈思賢及黃珮儀一起,參與由消費者委員會及教育局合辦的「第22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以《艱難 —— 考察弱能人士與監護人找尋牙科服務的消費處境》奪得冠軍及最佳選題獎。  弱能人士只求不要蛀牙  四名學生從訪問五位人士:牙醫、家長及在弱能人士院舍工作的人士,探討弱能人士在接受牙科治療與牙齒護理方面所面對的障礙。 在進行研習時,令黃珮儀回想自己小時候第一次剝牙的經歷,「感到很恐懼,見到牙醫診所很多的設備會感不安,但在父母陪伴及細心解釋下也懂得學習忍耐」,她難以想像弱能人士的境況,可能會因為不明白而感到焦躁難耐。 當她們訪問牙醫時發現,弱能人士甚少因為外觀而使用牙科服務,他們只是進行口腔檢查、洗牙的基本程序。相比一般人,他們已經要用上好幾倍時間,更遑論接受箍牙或戴牙套等治療; 當遇上牙科疾病時, 大多會選擇直接脫牙;亦有弱能人士需要全身麻醉才能接受牙科服務,陳映言表示,單是全身麻醉便要花上兩萬港元,「當我們訪問家長時,他們也感到十分無奈,每次帶著弱能的孩子去洗牙,只為了他們不要蛀牙, 其實是很困難。要讓孩子全身麻醉對一般家庭而言,根本是難以負擔的消費。」  被忽視的一群 梁凱晴說,進行研習的過程並不容易,她們前後共發出20多封電郵,最後才有兩位牙醫回覆願意受訪,而要找到弱能人士的群組作此消費的研究也是一大難題, 「他們是社會上被忽視的一群,當想到這裡便教我們要繼續做下去。」 訪問中,她們發現部份私營牙醫拒絕向弱能人士提供相關牙科服務的原因,與設備的限制、診治的風險,以及診症時間較長有關,即使政府有為弱能人士推出護齒計劃,要找尋相關資料並不容易。沈思賢最深刻的,是聽到牙醫為弱能人士檢查牙齒前的歷程,「頭兩次的『治療』,第一次只能引領弱能人士站在診所門口,第二次引導他進入診所,坐一會便要再等下一次再試,直至令他感到安心才能進入治療室檢查,這些耐性令我感到佩服。 」 透過這次研習,四位同學皆表示從校訓「純潔仁愛」學習到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也要愛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和學會感恩, 在訪問中,她們見證牙醫的無私付出,願意犧牲私人時間,參與義務服務,照顧弱能人士的牙科護理;更有家長的弱能子女早已因病離世,仍繼續參與學前弱能家長會的服務,希望幫助其他正面對照顧弱能人士牙齒健康的家長等,其行為令她們感動。沈思賢說,「我們關注的護牙議題只是冰山一角, 弱勢社群仍面對著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關注。」陳映言則希望日後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發展,通過不同的生物醫學研究,或是研發相關應用程式,去幫助更多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21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2.11
德貞女子中學初中生 培植中草藥 提升科研興趣
(本報專題)「魚腥草也被稱為『愉心草』, 具清熱解毒及有利尿通血管之效以外,飲後會使人心情開朗,有好心情」,現就讀德貞女子中學中二的雷佩諺在種植中草藥魚腥草時,讓她認識中草藥的功效及主治用途,有助增進其知識。 德貞女子中學初中生由去年起,以探究中草藥為題材作為科學探究,嘗試結合綜合科學科與電腦科作專題研習,培養女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在參與過程中,令佩諺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把幼苗移植,「植物只有手掌的一半,移植時保護根部很重要。」這經歷教佩諺學會愛護及保護植物。 中草藥與科技應用 德貞女子中學由2019學年開展「中醫藥科學及科技」,作為初中STEM教育課程,該校在上學年以中草藥作專題研習,在中一年級開始推行,學生分組種植艾草及魚腥草,並配以科學科及電腦科進行跨學科學習,包括設計光感測器的裝置;運用編程、流動應用程式及雲端平台,監測與植物生長相關的數據觀察植物生長。 本學年二年級同學則以種植靈芝作為科學探究,認識該植物的生長條件與特性,並設計及製作智能種植裝置。校方計劃於下一學年向中三級教授銷售中草藥的產品營銷技巧,包括市場調查、品牌定位、宣傳策略及銷售渠道等,作探討如何營銷中草藥的方案。 陳錦江副校長指出,從研習中加深學生對於中草藥認知,融入科學研究,如使用編程學習邏輯上的判斷,有效在培植植物時,理解到植物生長的特性。他指出上述課程幫助學生作自主探究,研習科學的過程時加強設計思維,應用資訊科技工具如立體打印,去幫助學生設計,例如光感探測器的裝置。 設計裝置收集數據 另一中二生何穎詩也對中草藥的科學探究很感興趣,她說, 以Micro:bit進行編程,裝置放在魚腥草旁用以收集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及光度的數據,並製作用以保護裝置的盒子,她與組員負責透過溫度去了解植物的生長速度,把兩盆植物分別維持25度及35度,結果發現魚腥草在35度的溫度下長得較高,葉面面積亦相對大。 而雷佩諺的一組負責研究光度,對比長期用紫外光燈照明植物,以及用黑布遮蓋植物時,發現用紫外光燈長期照明,魚腥草成長迅速,葉面面積也有一半手掌般大,相比黑布蓋住的大於一倍。 領悟公平測試 有助科研 學生在學習設計探測植物生長的裝置中,領悟到何謂「公平測試」,何穎詩說, 同樣的幼苗在設定環境下,認識植物成長的變化,「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及光度會如何影響植物生長?在測試時為植物設定一個特定的環境,再分別作出不同的研究,測試其生長, 這有助我學習如何做到最公平的研究。」 本學年中二生繼續在科學科及電腦科中,認識種植靈芝的跨科學習,陳錦江指出,種植靈芝需要在適宜的濕度與溫度條件下,才能令菌絲生長,一般溫度需要在28至30 度,濕度在85%至95%下進行培植,要在種植期間達到以上條件需在盆栽旁邊加設裝置,分別作出濕度及溫度的對比,從數據中觀察, 並找出最適合靈芝生長的效果。他期望學生能「深度學習中草藥,提升對生物種植的興趣。」(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12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1.21
梁式芝書院 透過競技啦啦隊讓學生團結互信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幾位女同學跟著節奏輕快的樂曲練習跳舞、倒立及疊羅漢動作,她們是梁式芝書院的競技啦啦隊Sparkle隊員,一起學習已經五年,彼此甚具默契。這支競技啦啦隊伍不僅於比賽時候給運動健兒打氣,隊員在表演練習中更建立深厚友誼,凝聚團隊合作精神。有份籌劃成立這支啦啦隊的體育科主任高麗珊老師娓娓道來。 其實梁式芝書院一直設有社際啦啦隊比賽,揉合舞蹈、喊口號和疊羅漢等元素。「至2012年,有同學提出希望參加渣打馬拉松啦啦隊比賽。到了2014年,更有全港18區運動會。當時學校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資助,同學們得到10堂競技啦啦隊正統的訓練,學校位於觀塘區,遂正式代表該區出賽。」高老師耐心解釋團隊組成的由來,同學們更特意將隊伍命名「Sparkle」,寓意星光閃閃,發光發熱, 將同學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 競技啦啦隊必須包含體操元素,例如側手翻、前後滾翻、一字馬及平衡動作;至於疊羅漢方面, 高度不能超過自己身高的1.5米。高老師指出,這支啦啦隊伍除了為健兒們打氣外,更能帶動整個活動的氣氛,提升同學們的士氣。啦啦隊伍除了參與運動會,也在學校40周年開放日及中一資訊日中表演,向賓客展現才華,成就自信。 就讀中五的陳慧雯、羅鎂琪、陳懿騫自初中加入競技啦啦隊伍,由互不相識到現在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談及當年報名和受訓過程,三人興奮莫名,歡笑聲不絕。說起往事,一切仿如昨天發生。陳慧雯同學小學時候已參加體操活動,喜歡啦啦隊的團體感覺,可以與隊友傾談,互相幫助。身型纖巧的慧雯在疊羅漢的隊型中, 站在頂層,需要負責一些比較花巧的動作,必須信賴下層同學的支撐,與同學建立起友誼和互信。 同樣負責疊羅漢頂層動作的羅鎂琪同學坦言,起初站在頂層感到驚慌,更遑論練習側手翻動作。後來與隊友一起練習,逐漸變得熟絡,相信隊友會盡力照顧自己。雖然她亦曾經在練習時跌倒受傷,卻無損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這項團體運動讓她性格變得開朗,更加認識自己。 陳懿騫同學中二才加入競技啦啦隊,直言喜愛這運動充滿陽光氣息,然而,每週進行兩小時訓練,包括熱身及拉筋運動、練習倒立及側手翻動作,絕不輕鬆。笑言身型較健碩的懿騫負責疊羅漢底層位置,許多時候需要托隊友到肩膊上進行花式動作,彼此的默契和信任非常重要,隊員之間亦因此建立出深厚的友情,互相鼓勵扶持。懿騫笑稱,自從參加了競技啦啦隊後,不但突破了自己的體能界限, 更一改昔日好動的個性,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以期成為一個身心發展全面、動靜皆能的學生,兼顧學業和運動興趣。 梁式芝書院貫徹天主教的全人教育,讓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衡發展,讓學生在追求知識外,更透過參與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建立友愛和互助團結精神,致力實踐「主為我佑」的校訓。(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116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1.14
明愛華德中書院 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
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是自2021年9月新學年起,明愛華德中書院(華德中)由傳統文法中學轉型為以演藝教育主導的高中書院的辦學宗旨。這宗旨的重點是在於以「全人」教育,而不單單是「演藝」教育,並透過全人教育的三大範疇,栽培學生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 「全人」教育就是:  1. 知識(knowledge):培育人文素養的學科學習 2. 技能(skills):貫徹共通能力的舞台技藝 3. 態度(attitude):藝術創作人的熱情和紀律 先說「態度」。藝術家予人的感覺是較為自由奔放,然而能達到一定成就的藝術家,除了有創作的「熱情」外,也會堅持嚴格的生活「紀律」。不論是作家、畫家或表演藝術家,皆以有規律的作息時間,投入精力和熱情去創作。 再說「技能」,華德中提供職業導向的技能訓練,包括台前和幕後的舞台技藝。學習這些專業技能除了有利於學生畢業後從事相關行業外, 也能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generic skills)。校內的黑盒劇場(Blackbox theatre)落成後,除了能為熱愛表演的學生提供表演舞台,也能讓對後台工作有興趣的學生,學習使用專業的舞台技術設施,包括先進的燈光和音響設備,為入行作最好準備。 至於「知識」方面,華德中的學生都需要考DSE,學科學習皆以培育人文素養為目標,使學生成為具備思想內涵的藝術工作者。 而在透過演藝成就全人教育的過程中, 如何引導學生邁向明愛的“3L”教育信念: Learning「主動學習」、Loving「充滿愛心」,以及 Leading「領導才能」呢?  主動學習(Learning)方面,包括: 知識:培育人文素養的學科學習   技能:貫徹舞台技藝的共通能力 4A班的吳卓凝,早已認定成為演員的夢想。她曾多次參與大型音樂劇表演,皆由現為華德中助理校長(演藝)冼振東老師執導。她在中三畢業後主動報讀華德中,矢志投入學習演藝的知識及技能,為實踐夢想作準備。 4A班的江月怡,初中已獲學校戲劇節女演員獎及編劇獎,經歷了一些人生風浪之後,輾轉來到華德中讀中四。為了成為演員,以中學文憑試「中英數」考得332為目標,奮力追夢。 充滿愛心(Loving),可以透過: 態度 —— 藝術創作人的熱情和紀律 喜歡表演,成為戲劇藝術家是4A班馮熙堯追求的目標。他對演藝活動的熱情,無與倫比,也是一位在粵劇方面造詣不凡的「小王子」(他的暱稱)。因此,他願意以高度守紀律的態度去投入一切戲劇活動。 領導才能(Leading)  演藝教育讓學生成長,是要令他們「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4A班唐蔚妍有不少舞台經驗,多次參與專業劇團的演出,包括由冼振東執導的大型青少年音樂劇。除了表演,她更希望自導人生,嘗試參與短片拍攝的導演工作,開拓更廣闊的演藝人生。 冼振東,明愛華德中書院助理校長(演藝)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