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文章
2022.10.30
喜樂中學-文章
忠於自己之我的成長經歷
耶穌用比喻施教時,他說:「你們聽: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頭地裡,那裡沒有多少土壤,即刻發了芽,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被曬焦了;又因為沒有根,就乾枯了;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它窒息了,就沒有結實;有的落在好地裡,就長大成熟,結了果實,有的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 有的一百倍。」 (「撒種的故事」谷四2-8)
父母像馬爾谷福音中撒種的人,把我化作一顆顆種子撒到地裡:一部分的我落在路邊, 被飛來的小鳥吃掉了,就像流言蜚語把我拆食入腹;一部分的我落在石頭地裡,我發了芽, 卻被太陽曬乾枯死,就像我考入了理想的中學,卻被外來的壓力扼殺一樣;一部分的我落入了荊棘中,令我窒息,搖搖欲墜,父母的愛充滿令我成長的養分,但密不透風的管教,讓我透不過氣來。
幸運地,撒種人終於找到了撒種的技巧,把最後一部分的我撒到了好地裡,我終於生了根發了芽。可是被鳥兒吃掉的部分,學會了隱藏自己,被太陽曬乾枯死的部分,學會了往更深處扎根,被荊棘掩埋的部分學會了靈活應變,最後,所有的種子都以自己的方式茁壯成長,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李灝霖 明愛樂恩學校 五甲


中學文章
2022.10.23
喜樂中學-文章
助人為快樂之本
一說起「助人為快樂之本」,我便會想起一件事。
那一天,我非常倒霉,出門口便滑倒、錢又散落一地,不見了,所以非常不開心。回到課室,我和朋友聊起這事,大家都表示同情。然後,我安心完成整日課堂。
放學後,我便回家,走到差不多快要到達屋企時,看見一個老婆婆,她手上有一大包水果,突然婆婆的水果掉下來,撒了一地。我順手就去幫婆婆把水果拿起,婆婆之後友善地感謝我,還向我露出一個很好看的笑容,那笑容就像天使的笑容,彷彿讓我一切的不開心都一掃而空。最後,我便抱著非常快樂的心情回家了。
各位,當你們看見一些人在困難的時候,不妨幫幫他們,可能會讓你的不開心一掃而空呢!
張宇傑 天主教新民書院 1B


中學文章
2022.10.16
喜樂中學-文章
一切發自愛 非出於勉強
當你所作出的「愛」,並非發自內心,而是另有私人目的而為之,那還叫「愛」嗎?還是只是虛偽的愛呢?
愛,不只是伴侶之間的那種愛,它可以是愛惜、關愛……等其他「愛」,但我們若要愛他人,要完全發自內心,才能使他人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聖經也有這麼一句:「你們的一切事,都應以愛而行」(格前十六14),提醒我們要以愛來行事。
在我中一級時,有位同學經常吃不上午餐,甚至早餐也沒有時間吃, 看他消瘦的樣子,我實在是不忍心,便在某天早上買回一個漢堡給他填腹, 雖然剛開始時他不好意思地一次次推回並表示:「不用那麼客氣。」但一天天地買回漢堡終究是打動了他,自此,他的午餐便由我「承包」了一個多月,即使自己要每天多花一點錢,但那也是值得的。
後來我也因此獲得了十大好人好事的獎狀作為嘉許,但「愛」不是為了有回報才去愛人,好人自會有好報,又何必那麼計較個人利益呢?發自內心的愛,更能溫暖自己和他人的心。
李浩威 香港鄧鏡波書院 6B


中學文章
2022.10.09
喜樂中學-文章
面對疫情有感
走在街上,我戴著口罩,沉悶的胸口讓我陷入了沉思……
三年前,街道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有賣小吃的,有賣花的,還有賣衣服的,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原本熱鬧精采的生活,卻因為病毒變得枯躁乏味。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沉浸在不用回校上學的快樂中, 沒有課本,沒有老師,在家裡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好不快樂!可是隨著疫情變得嚴峻,天天待在家裡,我不再像剛開始那樣開心了,反而有些厭倦及反感,很渴望能重返校園上學。
從新聞報道中得悉,每天都有市民受感染,心中不免有些害怕,更擔心父母去買菜時也會受感染,整個香港變得人心惶惶。我發現不能上學的日子是痛苦的。在家不能和朋友玩耍, 不能自由地在操場上奔跑,多麼沒趣,簡直度日如年!我只得在書中尋找快樂,清空自己的腦海,學習知識。
隨著疫情漸趨穩定,我們又可以上學了,可以去公園,可以去郊遊……但卻仍需要戴上口罩。要知道病毒隨時會再次肆虐香江,期望人們不要鬆懈,時刻注意衛生, 才能擊退疫症, 生活才會步入正軌。
葛瑞娜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中二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