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文章
2022.11.27
喜樂中學 - 文章
畢業了!離別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間,時間就猶如一匹飛馳的駿馬, 從我六年的中學生涯中飛逝而去,彷彿是一場夢、一場真實且令我難忘的夢。在這六年期間,我積極參與了學校舉辦的各種不同活動,從而促進自己的多元化發展。
從小性格文靜內向的我,對於大型的社交活動都是漠不關心,毫不在意。直到有一次參加了一場由青年會(YMCA)舉辦的、規模龐大的活動,讓我敞開心扉。那天我與許多陌生的同學一起參與遊戲,初次見面的我們都非常地安靜,不敢說話,在玩遊戲的時候也不積極,都是老師在領導著我們。經過一上午的認識和玩遊戲,我們慢慢熟絡起來,大家都敞開心扉,盡情地在操場上揮灑著只屬於我們青春的汗水。我們冒著大雨共同完成遊戲中的任務,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打氣,毫無任何的怨言。當宣布我們獲得第一名,那一刻,所有人都在為我們歡呼、雀躍和鼓掌。
中五擔任學生會副會長一職,才發現原來看似一件很簡單的活動,背後卻要付出許多許多的精力和時間。在任職期間,我認識到許多學長和學姐,與他們交流和處事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很多的讀書心得,以及學會如何去處理人際關係。在與學妹或學弟交流時, 我發現了每個人的亮點及不同的喜好,根據他們的喜好和亮點安排合適的任務,讓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
此外,學校為了擴闊我們的眼界,安排我們去參觀香港故宮博物館,當我踏入故宮的那一刻,立即感受到故宮的魅力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當我欣賞文物時,彷彿與千百年前的春夏秋冬,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六年校園生活令我畢生難忘,有與團隊共同努力取得勝利後的喜悅以及感動;亦有與學生會的成員,以及同學留下美好的回憶;有在比賽過程中取得寶貴的經驗;亦有與文物來了場交流,當然也少不了學校和老師的支持與鼓勵。
總而言之,經過這六年的磨練和沉澱,我變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非常感謝學校給予我機會,也非常感謝老師與同學給予我的鼓勵,沒有他們的支持與幫助,就沒有今天的我,感恩遇見,讓我的中學生活如此多姿多彩。
李文菊 天主教新民書院 6D


中學文章
2022.11.20
喜樂中學 - 文章
歷奇訓練
九月三日星期六,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中一歷奇訓練」。當天,我一大早便起來了,懷著既興奮又期待的心情回到學校。
當我回到課室後,就一直靜靜地等待著,不久後,學校宣報正式出發,同學便立刻排隊,跟著領隊老師向目的地進發。
一會兒後,我們來到目的地——救世軍教育及發展中心。那裡的地方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設備很齊全。首先,我們來到了一個活動室,活動室可以容納四班學生的人數。乙班和丙班共用同一間活動室。首先,導師為我們分組,每班分為單數或雙數組,所以最後總共分成了八組。
完成分組後,第一個的任務是要為自己取一個「花名」,及寫出今天的期望。我的期望當然是要認識更多朋友啦!
之後,進入比賽環節,導師向我們講解各個項目的玩法,每個項目都有特定的分數。在比賽之前,每組都要訂立一個目標分數。
時間九十分鐘,分為上、下半場,有中場休息。導師一宣佈比賽開始,我和隊友都趕快地去完成任務。很快上半場就結束了。
下半場開始後,我和隊友就繼續去完成任務。我們在下半場的第一個任務是反轉地毯,我們為了做這個任務足足做了二十分鐘,途中也有想過放棄,不過我們用了很多方法,最後還是成功了。
最後,比賽終於結束,所有組別都回到活動室集合。經過統計後,我的組別是唯一的一組能夠獲得的分數超過目標分數的組別。
這次歷奇訓練令我學會了珍惜及永不放棄,更令我學會團隊合作。正如鮑聖語錄:「參加娛樂,應是正當的,且有益身心的,它必增強體力,振奮精神,切忌偷懶,以免虛度光陰。」
張柏霖 香港鄧鏡波書院 1C


中學文章
2022.11.13
喜樂中學 - 文章
有趣的樂器
撥浪鼓——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在現今或許很少見,但在父母那代,甚至是爺爺奶奶那代,可是不可多得的回憶,如今它的身影卻逐漸被遺忘。
撥浪鼓是一個既古老又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如鼓而小,有柄,兩耳,持其柄而搖之,則旁耳還自擊。」,如上所述,撥浪鼓的主體是一面小鼓,兩側綴有兩枚彈丸,小鼓下有一柄,轉動鼓柄,彈丸擊敲鼓面而發出聲音。
撥浪鼓的鼓身多用木、竹、泥或硬紙製成,鼓面則可選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紙,以木身羊皮面的最為典型。
撥浪鼓的歷史悠久,但說到它的產生,於新石器時代便發現疑為鼓的器物。最早的撥浪鼓稱為「鼗」,戰國時期作為打擊樂器,直到宋代於街上售賣,至此使它變得普遍且隨處可見,成為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在招徠顧客時總能體現出它歡快、輕鬆與優美的氣質。
撥浪鼓有諸多名稱,例如小鼓、貨郎鼓、波浪鼓等。雖說寫法不同,取字不一,但發音多近似,而「撥浪鼓」這個名稱最得人心。
縱觀撥浪鼓的古今,它的形態,形狀、歷代繪畫、圖案等,於今天大都大同小異。一種樂器與玩具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洗禮,然不改初創之型,真讓人難以置信。
小小撥浪鼓,搖之發聲,高低錯落,叮咚悅耳。包含了撥浪鼓古今中外發展的潺潺流水,映照了當時人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市集上販賣撥浪鼓的商販,被孩童搖晃動作帶動的清脆聲,處處充斥著人情味。折射了深遠的城市文化和經濟文化內涵。真有趣!真美!
王希怡 天主教新民書院 3D


中學文章
2022.11.06
喜樂中學 - 中學文章
爺爺是我的良師益友
我認為爺爺是世上最愛錫我的人,他對我的影響也很大。由於父母要外出上班,我自小便跟著爺爺生活,我和他做甚麼事都很合拍,他就是我的良師益友。
爺爺一個人住在村屋,家中所有的家務都是他自己做,他退休前是個廚師。他訓練我要有獨立的個性,教我做家務和種菜,所以現在的我也能弄到幾味撚手小菜:豆腐火腩、花生炆豬手、豉汁蒸䱽魚等,既是爺爺和我最喜歡吃的小菜,也是我倆煮得出色的小菜。
爺爺很喜歡看世界各地的軍備,記得小時候沙頭角海邊停泊了解放軍的戰船供市民參觀,他便好幾天帶我去那裡玩,還替我拍了很多照片,還告訴我這是甚麼型號的戰艇,那是甚麼隊的海兵等。對於五、六歲的小孩來說,我聽了只會傻笑,反正在船上走得高興便很滿足了。但我很仰慕爺爺的見識廣博,遇到甚麼不懂的我便向他請教,他好像一本百科全書,甚麼問題也難不倒他。六年的小學我都是和爺爺一起,他教我如何待人處事,教我做功課,也是我的良朋知己,我甚麼事情都會跟他說。爺爺的觀察力也很強,有時候不跟他說,他也會知道我的心在想甚麼。
升上中學後,我便搬回家與父母一起住了,心中雖感到不捨,但我發覺自己的個性跟爺爺很相似,覺得自己很獨立,很多事情都自己解決,不愛依賴別人。近年,除了一些節日或假期會舉家去探望爺爺外,我也很少找爺爺聊天了,但爺爺教我的東西,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爺爺永遠是我的良師益友。
馬政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