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心讀繪本
2018.11.30
低谷中遇見天使
人生本來就是笑有時,哭有時。天主沒有應許我們天常蔚藍、花兒常開,但祂卻恩許我們祂的慈愛永遠常在。人在順利得意的時候,容易忘記天主,但在患難中,找不著依靠的時候,反而會更靠近天主,想起天主的慈愛。生命中的起伏際遇,我們無法控制,但我相信耶穌在我們困難的時候,仍然與我們在一起。
《想哭的時候》
有時候,本來高高興興的,一下子又變得不開心,有時候,只想大哭一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書中的小男孩經歷了一場情緒之旅,好心情就像乘著氣球飛翔, 但壞心情就像是一場雨,情緒的風暴來了。如果想哭的話,不用逃避也不用怕, 就讓自己好好哭一場吧,雨後還是會放晴。
嬰兒從小就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生理需要,直到長大後,哭卻漸漸成為禁忌,哭泣流淚被標籤為軟弱的表現、負面的情緒,我們也學會在人前歡笑,背著人躲起來才敢哭泣。但人總會遇上不快的事情,相比起無感情或強顏歡笑,哭出來反而是更正常和健康的情感表達。承認自己也會有難受的時候,明白情緒的功用, 就是來保護我們,我們才能適當地表達, 讓情緒得以抒發。
《小狼不哭》
此繪本是以知名英國作家Virginia Woolf,與畫家姊姊之間的童年故事為藍本。一天妹妹維吉尼亞醒來時,她覺得自己是一隻小狼。她開始像狼一樣嚎叫,做出莫名其妙的舉動......她不准小鳥吱吱喳喳叫,不准有朋友到家裡找她玩,姊姊希望能讓維吉尼亞變得開心,但是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用。後來姊姊得知妹妹希望能飛到一個名叫「莓花國」的完美秘境,姊姊便努力為她達成願望。
除了易來易去的驟變情緒,有時我們也會經歷較嚴重的鬱悶——對甚麼事也提不起勁來,感覺像掉入了一個深深的洞裡,深信誰也幫不了自己,而且永遠也爬不出來,這種感覺叫人有說不出的難受, 就像繪本中歇斯底里嚎叫的小狼。書中的小姊姊為妹妹畫了她想像中的「莓花國」,讓妹妹重新快樂起來。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上身邊的天使,一個微笑、一句慰問、一點陪伴,足以讓鬱悶的小狼感到善意和溫暖,度過最黑暗難捱的時候。
《我需要幫忙,可是我不敢說!》
小烏龜想到山下拜訪朋友,但是牠一不小心滾下山坡,跌了個四腳朝天,翻不過來!要請路過的兔子幫忙嗎?小烏龜心想:不行!這太丟臉了,兔子一定會嘲笑牠!要請樹上的猴子幫忙嗎?不行!猴子一定會到處嚷嚷、宣傳牠的糗事!但是,靠自己的力量又翻不回來,小烏龜到底該怎麼辦呢?
每人也會遇到困難,善意和援助可能就在身邊,但有時就是逞強的本性、堅持 要面子的性格,使得自己放棄求助。雖然口裡不說,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愈積愈久,像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已超出自己可以處理的能力,連情緒也到達臨界點。其實需要幫忙並不等於是弱者,真誠說出自己的問題,尋求適當的協助,正視和解決問題,就是最勇敢的表現。
今天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忙,他日我們也可以成為別人的天使。這樣,信德、愛 德和望德就在相互扶持中,不斷流轉和增長。


心讀繪本
2018.11.23
只能一個人扛?
自己的事、別人拜托的事、自覺自己有責任的事、別人不管的事......你一一往肩上扛。你很累,身心都很疲憊, 卻沒有人體諒。你於是在想:所有事只能我一個人扛嗎?
《鴕鳥樹》
在非洲草原上,高大的鴕鳥葉露夫最喜歡讓小動物騎在牠的背上玩耍。當動物們有危險時,牠總是挺身而出。一次他與獅子搏鬥失了一條腿,連覓食也有困難。其他動物最初也照顧牠,但日子久了,大家漸漸把牠遺忘了。瘦弱的葉露夫,已經接近死亡的邊緣,卻又遇上了一隻黑 豹。葉露夫再次奮不顧身,背起小動物與黑豹奮戰。最後,葉露夫 昏過去了。孩子們抬頭一看,發現牠竟變成了一棵大樹,守著牠眼下從眼淚流成的小池,繼續在草原上滋潤其他動物們的生命。
故事末段超越現實,卻為一個悲劇英雄提供了美滿的出路,但我腦裡不禁浮現另一個想法:現實中有些人有牢不可移 的使命感,認為自己是篤定必須扛起大家的事。奮勇得來的 掌聲只是一時,痛苦卻是綿長、真實的。為別人付出的同 時,我們也要顧及自己的需要,量力而為。不逃避責 任,但也不逞強、不驕傲,按自己的能力付出,才 是持久可行的做法。
《飛天獅子》
很久以前,貓和獅子是親戚,牠們生活在一起。貓每天都 來看獅子。獅子也很喜歡貓,每天都會飛上天空捕捉獵物,做成大餐來招待貓。貓當然很高興, 但牠並不體諒獅子,心想獅子永遠都很強大、永遠都不會疲倦。但獅子早就疲倦不堪,牠只能 在夜裡偷偷地躲起來哭泣。有一天,獅子終於累倒了,變成了一座金色的石像......
獅子最初在貓的讚譽下,四出尋找獵物來招待貓。獅子渴望得到認同和稱讚,於是每天都奮力找食物。雖然已經很累了,卻得不到諒解,也不敢停下來,只偷偷痛哭。這好比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希 望達到別人的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甚至被有機心的人利用,生活也從此艱難起來,即使累壞枯 乾也沒有人理會。自尊、自信多源自童年時父母的回應,如果 我們能夠肯定孩子的價值,他們將滿有自信地走自己的路,而且懂得量力而為,不為討好別人而戰戰兢兢地踮著腳尖走鋼線。
《不要,就是不要!》
小狼心腸好,一向有求必應。一天牠決定要學會說「不要」。牠在鏡前練習了很多遍,然後出門,口裡碎碎念著「不要,就是不要」。狼兄弟的風箏卡在樹上,要小狼幫忙上去拿。小狼在喉頭 哼了一句「不要」,卻因為聲音太小對方聽不到,小狼又硬著頭皮爬上樹了。風箏拿到了,狼兄弟高高興興的走了, 小狼卻卡在樹上。這時三隻厚臉皮的狼出現,要小狼再爬高一點,替他們把月亮拿下。小狼終於忍耐不住,大叫了一句「不要!」......
有些人不懂拒絕別人,總認為這樣會讓人難受,覺得不好意思。但事事答
應,換來的是一身債——時間、體力、精神的債,使自己疲憊不堪,反而沒有時間和精力處理自己的事情,也無法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畢竟人一生的時間精力有限,應該自主劃出人生的軌道。
每人也應量力而為,為自己堅定的立下界線, 不慍不火地拒絕不適當的要求。


心讀繪本
2018.11.16
從根本消滅欺凌
《終結霸凌系列》繪本一套三本(《遇見霸凌,我要裝作沒看見嗎?》Dare(勇氣)、《其實,我不想霸凌別人!》Tough(強悍)、《我被霸凌了,怎麼辦?》Weird!(奇怪))根據同一連串的校園霸凌(欺凌)事件,分別從霸凌者、被霸凌的對象和旁觀者三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霸凌,作者將霸凌事件立體的呈現,詳細探討各個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想法,有助讀者跨越固有一味指責霸凌者和同情被霸凌者的直接反應,進而思索霸凌的本質,隨著故事探索解決的方法。
故事圍繞三個主角:珊姆、露意莎和潔拉。珊姆是個小惡霸,總喜歡挑人家的毛病,說別人奇怪,老是要別人跟從她的指示。潔拉曾經被珊姆霸凌得很慘,身邊也一直沒人敢替她說話,直到露意莎出現了,潔拉才由霸凌者變成旁觀者。珊姆不但自己霸凌露意莎,還要潔拉參與。雖然潔拉也為露意莎感到難過,卻不敢反抗。露意莎漸漸的,也覺得自己「真的」很奇怪,一直在改變自己來迎合珊姆,但珊姆的霸凌沒有絲毫減少。後來三人也逐漸改變了態度和想法,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
細看繪本的原文名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意,就是單刀直入說出每個角色的要害。霸凌事件中,霸凌者覺得自己很強悍(Tough),甚至以為自己很酷;被霸凌者覺得自己一定是很奇怪(Weird),才會被霸凌;旁觀者就是沒勇氣(Dare)挺身而出,才讓霸凌持續下去。
我認為作者的心理描述也很棒,其中談到露意莎因為聽到珊姆的批評,覺得自己很奇怪,便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希望迎合珊姆免受批評。有一天,露意莎感覺這個「我」很陌生,她已經變到認不出自己了。她本來喜歡的點點圖案衣飾、常說的笑話和口頭禪、愛笑愛答題的性格,全都消失了。她快樂不起來。最後,在媽媽的鼓勵下,露意莎決定當回自己,才不管珊姆喜歡不喜歡!加上潔拉由旁觀變得友善,她們越來越不在乎珊姆的批評了,也越發減少內心的恐懼。
至於霸凌者珊姆,書中描述她在家中也常常被哥哥欺負,可能因此採取「先下手為強」 的自保方式。書中也公平的描述霸凌者其實也是弱者,內心脆弱敏感。她們也會感到孤單, 也渴望得到同伴的關懷。繪者也很有心思,加入了隱藏的細節。當珊姆批評潔拉和露意莎穿著點點和星星圖案衣服很幼稚的時候, 珊姆原來也有她自己喜歡的圖案,其實大家都只是孩子。 孩子間的欺凌多不牽涉利益,有時是貪玩或是出於偏見,通常較易處理,經老師和家長的輔導和調解後,孩子大半會言歸於好,再結伴玩耍。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人的雜念增多,如沒有從小培養善念和同理心,欺凌的事情只會愈演愈烈。至踏入職場,充滿利害、權力關係,更見職場欺凌之可怕。多少本有抱負、理 想的人,在職場上被欺凌得體無完膚,無奈退場。 如果我們奉行天主的旨意,愛我們的近人,便不會試圖控制和欺負別人。
我相信只有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教導他們愛主愛人,抓住他們心中的善念,發展同理心,才能把欺凌從根本消滅。


心讀繪本
2018.11.09
我很擔憂
現代科技發達,生活節奏異常急促,加上社會、家庭、經濟等各種壓力,容易使人累積負面情緒,甚至引發情緒病。正值中年的爸媽們,背負著沉重的經濟擔子,身體狀態偏偏日漸轉差。如碰巧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難,憂心之情可以理解。既已身在局中,無法脫身,也許換個角度,會讓自己舒泰一點。
《苦瓜臉不見了》
小女孩威爾瑪.珍覺得自己是一部「煩惱製造機」。她為上學將要遇到的一切事情感到擔憂,壓力更呈現在身體上,所有的事情都變得不對勁!煩惱讓她的臉變成一張苦瓜臉, 直到老師引導她分辨「我有辦法控制的煩惱」和「我沒辦法控制的煩惱」,並贈她一頂「煩惱帽」,威爾瑪.珍的苦瓜臉終於不見了。
有些人的性格喜歡未雨綢繆,為未來的事作好準備,這本是好的特質,但也容易變成過慮,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把後果想得太嚴重,結果讓自己整天憂心忡忡,掛著一副苦瓜臉,害苦了自己。理性地分析問題本質,分辨出可以控制和無法控制的煩惱,冷靜面對沉著應付,才能抵得住生活中的壓力,踏著沉穩的步伐走下去。
《背石頭的人》
城裡的居民世代相傳地認為, 每個人打從出生就該背著石頭,從來也沒有人懷疑,直到小男孩彼得遇見一位有著美麗杏眼的女孩,她輕快地奔跑著,身上沒有一顆石子。彼得開始思考為甚麼需要背著石頭,最後經由老智者指點找到答案。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別人給自己石頭,但我們卻可選擇是否將它們扛在身上。
在我們的文化中,多少鼓勵孩子「背石頭」,也許是過多的使命感, 也許是超越年齡的成熟思想。我們從小被薰陶,不知不覺在背上加了很多石頭,久而久之成為我們心靈的負擔,把我們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要有意識地察覺石頭的存在,才有望把它們放下。積習已久, 說易行難,我們要藉著不斷禱告向天主求恩求力量,才能把這些沉重的過去放下,做一個輕鬆自在的人,這當然也帶來另一重反思,我們當父母的是否正在孩子身上添加許許多多的石頭?
《微笑警察》
每天上學的路上,小男孩都會經過警察局門口, 也有位警察總親切的對他微笑,但他很疑惑,為甚麼他每天也對路人微笑呢?為了找出原因,小男孩跟著警察叔叔和路人打招呼、微笑, 也認識了許多「微笑好朋友」,男孩漸漸明白,一個親切的微笑,已能溫暖別人的心。
按道理,生活壓力如此巨大,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哪來的好心情對人微笑?但故事告訴我們,微笑帶著不可思議的奇妙力量, 一個微笑可以帶給別人溫暖和愉快的感覺。如覺得要從沉鬱的情緒中自拔出來,掛上一個微笑很困難,就想想你所愛的人。孩子天生就有察覺父母情緒的觸覺,為他們努力微笑起來吧!把心情轉換一下,一起做點快樂有趣的事。這樣不但讓自己的心靈呼吸新鮮的空氣,更是以身作則,讓孩子也學到輕鬆面對困難,對生命抱有希望。
不過,如果擔憂已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甚至呈現抑鬱的癥狀,便需要向專業人士求助。
抑鬱有如情緒的感冒,沒甚麼可怕,只要對症下藥,定能痊愈 !